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7月中、下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3-07-15   浏览次数:1883


病虫情报

第 九 期(粮油)

2013年7月9日

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实习组

安徽省繁昌县植保植检站              电话:0553-7911863 E-mail: fczbz@163.com

 

7月中、下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1、四(2)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低龄幼虫高峰期在7月14~15日。

依据:⑴迁入量偏少,田间蛾量偏低。系统赶蛾6月29日蛾量上升,7月2日和7日分别出现两个明显蛾峰,7月7日为主峰日,峰日平均亩蛾量272.5只。7月8日普查,单季稻田亩蛾量70-660头,平均222.4头。

⑵田间卵量分布不均,田块间差异大。7月8日普查:单季稻田百丛卵量0~588粒,平均173.6粒,是轻发的近三年同代均值的3.9倍。

⑶食料条件有利,但气候条件不利。目前中、单晚稻正处于分蘖至拔节期,长势嫩绿,有利稻纵卷叶螟为害。但据气象预报,近期我县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气候条件对稻纵卷叶螟发生不利

2、四(2)代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预计中等偏轻发生,低龄若虫盛期在7月19~21日。

依据:⑴灯下情况。灯下白背飞虱分别在7月1日和7日出现两个成虫峰,峰日蛾量分别为16只和8只,主峰日在7月1日。

⑵田间虫量低。系统调查:白背飞虱成虫峰期在7月2~8日。7月8日普查:白、褐混合百丛虫量最高63头,平均18.7头,白背飞虱占90.1%,其中,白背飞虱百丛成虫量最高40头,平均13.1头,比近三年同代均值低82.3%,与轻发的2011年同代相近。

⑶食料条件有利,但气候条件较不利。7月中、下旬中、单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食料条件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利。据气象预报:7月中、下旬沿江江南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对白背飞虱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3、中、单晚纹枯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

依据:⑴ 田间病情:系统调查,田间病情发展较快,7月8日普查:单季杂交稻病田率78.6%,病丛率最高25%,平均5.3%,病株率最高2.5%,平均0.63%,平均病丛率和病株率比近三年同期偏低。

⑵ 7月中、下旬中、单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且我县直播稻面积较大,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有利纹枯病发生。

4、二代二化螟: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低龄幼虫转株为害高峰期: 以双季稻为主的混栽稻区7月19~21日,纯单季稻区7月28~30日。

依据:⑴ 一代残留虫量偏低。据我站6月25日调查:一代早稻田残留虫量最高2125头/亩,平均933.0头/亩;7月3~4日调查:一代单季稻田残留虫量0-900头/亩,平均361.4头/亩。加权平均残留虫量476.6头/亩,是去年同代的1.6倍,是近三年均值的1.4倍。

(2)发育进度。6月30日早稻田剥查: 3-6龄幼虫分别占8.5%、10.6%、17.0%、25.5%,1-6级蛹分别占38.3%、25.5%、17.0%、12.8%、6.4%、2.1%,据此推算出混栽稻区蛾始盛7月4~5日,高峰7月9~10日,盛末7月15~17日,发生期比常年早3-5天。纯单季稻区发育进度比早稻田迟7-10天。

(3) 7月中、下旬,单季稻正处于孕穗至抽穗期,有利蚁螟蛀茎和幼虫的转株为害,以双季稻为主的混栽稻区易造成对单季稻的集中危害。

5、稻瘟病、稻曲病。在感病品种上中等偏重发生。

依据:近年我县稻曲病、穗颈瘟等病害在感病品种上均为中等以上发生,菌源充足;且我县两系杂交稻、优质粳、糯稻等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较大,若破口抽穗期遇阴雨天气,穗颈瘟、稻曲病将偏重发生。

二、防治意见:七月份是单季稻病虫发生的关键时期,各镇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指导农户抓住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选择对路农药开展防治。

1、防治时间及对象田:防治对象田为中、单晚稻田, 建议分三次防治。

第一次防治:7月14~15日,主治稻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

第二次防治:7月19~21日,主治二化螟、稻飞虱,兼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

第三次防治:7月29~31日,主治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和穗颈瘟。

2、防治指标:稻纵卷叶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稻飞虱百丛有虫1000头,二化螟亩枯鞘团80个,纹枯病病丛率达20%,稻曲病掌握在破口前10-15天(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施药,穗颈瘟掌握在破口前5-7天用药。

3、防治方法: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选择下列药剂,按说明书用量,对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药后要保持3~5厘米水层5天左右。

⑴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阿维菌素、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

⑵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乙虫腈、烯啶虫胺、噻嗪酮等。

⑶防治纹枯病、选用井冈·蜡芽菌、肟菌·戊唑醇、苯醚·丙环唑、噻呋酰胺等。

⑷防治二化螟可选用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等。

⑸防治穗瘟可选用稻瘟灵、三环唑、烯肟·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

⑹防治稻曲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烯唑醇、烯肟·戊唑醇等。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