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代二化螟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3-07-17   浏览次数:1780


病虫情报

第七期

安徽省泾县植保植检站 2012年7月14日

 

二代二化螟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预计二代二化螟在单季稻区中等发生,在混栽稻区中等偏重发生。卵孵高峰期为7月21-23日。

二、防治意见

主治二代二化螟,同时注意兼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和纹枯病。

1、防治对象田:单季稻大田、双晚秧田。

2、防治适期:7月21日~23日,一个周以后视虫情再补治一次。

3、防治指标:二化螟每亩累计卵量100块;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稻瘟病叶瘟病叶率达3~5%时(或出现急性型病斑)施药防治1~2次,穗颈瘟适期(破口前3~5天)用药预防;纹枯病病丛率20%。

4、推荐药剂:防治二化螟可选用阿维·氟酰胺、阿维菌素复配制剂、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阿维菌素、阿维·氟酰胺、丙溴灵等;防治稻飞虱要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等药剂;防治稻瘟病要选用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40%稻瘟灵、75%三环唑等药剂。防治纹枯病要选用井冈·蜡芽菌、噻呋酰胺、苯醚·丙环唑等药剂。

按规定用药量,每亩兑水40-45公斤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浅水层5天以上,施药时间应掌握在上午9点以前下午4点钟以后。注意交替轮换和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测报依据

1、一代残虫量偏低。根据我站7月3日剥查,早稻田残留虫量最高1080头/亩(0-1080),平均288头/亩;单季稻田残留虫量最高540头/亩(0-540),平均90头/亩。全县加权平均为129.6头/亩,比2012年-62.43%,比近3年均值-77.37%。

2、发育进度。7月3日田间剥查,2龄、3龄、4龄、5龄幼虫分别占6.94%、11.11%、26.39%、26.39%;1、2、3、4级蛹分别占6.94%、13.89%、1.39%、1.39%。

3、发生时间略偏早。根据发育进度剥查推算二代二化螟发蛾始盛、高峰、盛末期分别为7/8-10、7/15-17、7/19-22日,卵孵始盛、高峰、盛末期分别为7/14-16、7/21-23、7/25-27日,二、三龄转株期分别为7/21-23、7/28-7/30、8/1-8/3日。发生时间比2012年早2天。

4、食料条件及气候条件有利。二代幼虫盛发期内,我县单季稻大多处于孕穗至破口抽穗期,食料条件丰富,混栽稻区部分田块可导致集中为害,加重发生程度;另外,出梅后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利于二化螟的转株和取食为害。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