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8月下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3-08-24   浏览次数:1780

病虫情报

第 十 七 期

和县植保植检站  二O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8月下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1、三代二化螟: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

主要依据:①田间残虫量较高。近期剥查,一季中稻田亩残虫量1269.2~2471.6头,平均为1877.1头,是中等发生2009年同代的1.3倍。②地区发蛾差异大。灯光诱测,历阳测报点(白炽灯)8月14日进入发蛾盛期,较常年偏早5-7天,截止8月18日,累计诱蛾37只;西埠测报点(黑光灯)8月12日进入发蛾盛期,截止8月18日,累计诱蛾1310只;石杨测报点(白炽灯)8月17日进入发蛾盛期,当日诱蛾27只。③集中为害。二化螟虫源田面积大,三代承受田面积小,将集中为害单季晚稻及迟熟中稻。④食料条件好。三代二化螟幼虫发生期间单季晚稻处于破口抽穗期,中稻值灌浆期,有利于其钻蛀为害。

2、稻飞虱:中等发生,部分漏治、防治较差田块中等偏重发生。

主要依据:①灯下虫量较低。历阳测报灯,8月14日褐飞虱出现第二次明显虫峰,峰日诱虫28头,8月5日-8月18日累计诱虫61头,为偏重发生2010年同期的16.6%。②目前田间虫、卵量较高。8月19日普查,单季中稻田,平均虫量1104.7头/百丛(0-3980头),卵量平均为2888粒(0-10560)虫卵量分别是中等偏重发生去年同期的2.05倍、2.50倍;单季晚稻田,百丛虫量平均为163.8(10-630头),与去年同期相近。③褐飞虱短翅型雌成虫量较少。近期普查褐短翅量平均9.3头(0-50头),是中等偏重发生去年同期的31.7%,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49.2%。④食料条件较有利。稻飞虱发生期间,一季中稻处于灌浆期至乳熟期,单季晚稻处于破口抽穗期,食料较丰富,对稻飞虱的发生较有利。④气候条件较不利。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下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对稻飞虱的发生较不利。

3、晚稻稻曲病:预计感病品种中等流行。

主要依据:①菌源充足。稻曲病近年来在我县感病品种上发生较重,田间菌源广泛存在。②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目前我县种植的单季稻品种大都不抗稻曲病,对稻曲病流行有利。③气候条件有利流行。气象预报, 8月23-24日,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有利于病害的流行。④适期防治难度大。稻曲病的化防技术要求高,做好适期防治难度较大。

二、防治意见

1、防治适期:8月25~28日防治二化螟、稻飞虱,二化螟隔7-10天再治一次。晚稻稻曲病破口前10-15天喷药预防,破口期再治一次。

2、防治对象:单季晚稻、中迟熟中稻田主治二化螟、稻飞虱,晚稻田预防稻曲病、纹枯病。

3.防治指标:二化螟:亩累计卵量100块。稻飞虱:孕穗、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纹枯病:病丛率达20%,重病田块隔5-7天再防一次。

4、防治药剂与方法:防治二化螟每亩用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防治稻飞虱每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克,或10%烯啶虫胺水剂20-30ml;防治稻曲病、纹枯病每亩用12.5%井·蜡芽水剂200毫升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5克,兑水均匀喷雾,机动喷雾器亩用水量不少于20公斤,手动喷雾器亩用水量不少于45公斤。施药时田间要有3~5厘米浅水层,药后保水3~5天,以确保防治效果。(注:不建议使用吡虫啉防治水稻田褐飞虱)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