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植保总站专家近期针对我省棉花病虫害发生趋势综合分析预测,今年全省棉花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棉盲蝽象、枯黄萎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烟粉虱、棉铃病害、棉苗病害等病虫偏轻至中等发生,红铃虫在沿江棉区呈回升趋势。预计全省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面积1300万亩次。
苗期
专家建议,农户可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岱杂1号、鄂杂棉11号、鄂杂棉10号、皖棉53、皖杂5号、中棉所53号、中棉63号、鄂杂棉24号等。选择避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土质肥沃、无枯黄萎病的田块作苗床。
苗期需重点防治棉盲蝽、棉叶螨、苗蚜、棉蓟马、地老虎、蜗牛、苗病等。农户可在小麦、油菜收获后迟灭茬,推迟作物离田时间,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以害养益,以益控害。还要及时中耕除草、追肥,缩短缓苗期。
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苗病重时,可亩用有效成份甲基硫菌灵17.5克或多菌灵12.5克或三氯异氰尿酸50克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当棉盲蝽百株虫量达3头时,可亩用有效成份马拉硫磷36-45克或氟啶虫胺腈3.3-5克或溴氰菊酯0.5-1克兑水喷雾防治。
在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超过15%时普治。农户可亩用有效成份唑螨酯1-2克、哒螨灵6-9克或联苯菊酯3-4克防治。
苗蚜在棉花3叶期以前百株蚜量达1000头,3叶期以后达2000头时,棉蓟马在棉苗移栽前被害株率达5%,移栽后被害株率20%时,均可亩用有效成份啶虫脒3克或噻虫嗪1.5克或丁硫克百威15克兑水喷雾防治。
在防治地老虎时,可亩用有效成份溴氰菊酯0.5克或氰戊菊酯5克兑水喷雾。当雨水偏多时,注意防治蜗牛和野蛞蝓,可亩用有效成份四聚乙醛颗粒剂24-33克撒施。
蕾期
棉农需重点防治棉盲蝽、枯黄萎病、二代棉铃虫等。农户要及时整枝,中耕除草。雨水多时,注意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还要根据棉株长势适时用缩节胺控制旺长。
早发棉田、杂草多的棉田和附近有树林、蔬菜地的棉田,要重点防治棉盲蝽,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头,掌握在上午9时前施药,药剂种类同苗期。非抗虫棉及早发棉田,当百株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10头时,亩用50亿PIB/毫升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100-167克防治。如残虫量偏高,再用速效药剂,如亩用有效成份甲维盐0.8克防治。田间初见枯黄萎病病株时,亩用乙蒜素有效成份20克或1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00克喷雾。
花铃期
棉农在前期(7月中下旬)重点防治三代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等,后期(8月中旬以后)重点防治棉盲蝽、四代和五代棉铃虫、棉叶螨、斜纹夜蛾、烟粉虱、棉蚜及铃病等。沿江棉区8月上旬、9月上旬注意防治二、三代红铃虫。
防治措施:具体防治措施是,及时打顶心、摘边心、抹赘芽;打顶后,根据棉花长势适时进行化学调控和叶面施肥;适时摘除斜纹夜蛾卵块。如雨水偏多,及时采摘病铃摊晒。当百株三、四、五代棉铃虫百株低龄幼虫10头时,在低龄幼虫盛期施药防治;当百株斜纹夜蛾初孵幼虫2窝时,抓住在二龄幼虫分散前防治;甜菜夜蛾重发时,在低龄幼虫盛期防治。三种夜蛾科害虫推荐药剂是,亩用有效成份氟铃脲或氟啶脲3-4克或甲维盐0.8克或茚虫威2.7克或虫酰肼20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5克。防治要在下午4时后,不同作用机理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并注意棉田外寄主如大豆、山芋等作物田三种害虫的防治。在防治二、三代红铃虫时,可亩用有效成份氟啶脲3-7克或三唑磷32-40克或高效氟氯氰菊酯0.5-1.5克或溴氰菊酯0.5-1克兑水喷雾。当棉盲蝽当百株虫量达10头时,农户可轮换使用药剂防治。在烟粉虱、伏蚜发生重时,可亩用有效成份噻虫嗪3克或啶虫脒3克防治。
专家建议,农户可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治主兼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主要害虫不同代次轮换用药。示范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和斜纹夜蛾性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