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4-08-02   浏览次数:1904



一、发生趋势


(一)稻纵卷叶螟:预计五(3)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卵孵盛期到低龄幼虫高峰期在7/30-8/3日。


依据:①灯诱虫量及田间赶蛾:灯下于7/20日表现一明显迁入峰,当日蛾量为12头,截止7月22日灯下累计蛾量为61头 ;田间系统赶蛾7月20日蛾量突增,当日亩蛾量为490头,7/21、22、23日亩蛾量分别为400、245、520头。②田间虫卵量:据我站7月18日调查,四(2)代平均百丛残虫量为12.5头,与去年同期相当。7月22日系统调查单季稻田平均百丛低龄活幼虫为20(0-100)头,平均百丛卵量为347(100-1100)粒,是去年同期的2.2倍;7月21-23日面上普查单季稻田平均百丛低龄幼虫为36(0-150)头。③食料及气候条件: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正值单季稻拔节-孕穗期,双晚处于分蘖期,食料丰富,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气候条件对其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二)稻飞虱:预计五(3)代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低龄若虫高峰期分别在8月初和8月中旬中期。


依据:①灯诱虫量:灯下, 白背飞虱于7/18日表现一明显迁入峰,峰日虫量为15头,截止7/22日单灯累计诱虫469头 ;褐飞虱灯下6/29日初见,截止7/22日无明显峰次,单灯累计诱虫80头。②田间虫卵量:7/22日观察区系统调查,单季稻平均百丛虫量为338(200-570)头,平均百丛卵量为300(0-600)粒;7/21-23日面上普查,单季稻平均百丛虫量为456(0-1800)头。③田间环境条件:五(3)代稻飞虱发生期间正值单季稻拔节-孕穗期,双晚处于分蘖期,食料丰富,有利于稻飞虱增殖危害。据省气候中心预报,7月下旬中期、8月上旬前期有两次较为明显降水过程;气候条件较有利于稻飞虱迁入和繁殖。


(三)二化螟:预计二代二化螟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卵孵高峰期在7月28-31日左右。


依据:① 一代残留基数较高:7/3日剥查一代二化螟平均亩残留虫量为1530头,是去年同期的3.04倍。②灯诱虫量低:灯下(佐坝灯)一代成虫于7/14日初见,当日诱蛾1头,目前为止累计一代诱蛾2头;破凉灯7/22日初见为1头。③食料条件:二代幼虫盛发期内,我县单季稻大多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食料条件丰富,有利于其取食为害。④气候条件:一代残虫化蛹期间的持续暴雨天气对其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纹枯病:预计单季稻纹枯病偏重发生;双晚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7/22日系统调查,单季稻田平均病丛率为 33.3%,病株率为31.2%;随着田间郁蔽程度的加大,高温高湿环境将加剧病情发展。


(五)稻瘟病:预计单季杂交稻穗瘟总体偏轻发生,少数感病品种穗瘟偏重发生。受前期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我县部分乡镇稻叶瘟已不同程度发生,据我站7/21-23日在山区的趾凤乡及高岭乡调查,平均病叶率为10.3%,发病品种主要是太湖糯、皖稻119,累计发病面积2000亩。但由于多数两系杂交稻、太湖糯、粳稻高感稻瘟病,后期只要气候条件适宜,丘陵山区、老病区等地将偏重流行。


(六)稻曲病:预计迟熟单季稻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其它中等发生。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较差,为病害流行提供了充足适宜的寄主条件;2009-2013年单、双晚稻曲病偏重-中等发生,菌源广泛存在,若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对稻曲病发生极为有利。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①7月底至8月初主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代二化螟、单季稻纹枯病;兼治稻瘟病、稻曲病;查治三代大螟、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等。②8月中旬中期主治五(3)代稻飞虱、迟单季稻稻瘟病和稻曲病等穗期病害,兼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等。③稻曲病要于水稻破口前10—15天,稻瘟病要于水稻破口前3-5天,纹枯病要于水稻分蘖至孕穗期喷药预防。


2.防治指标:①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②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③二化螟:每亩累计卵量100块。④纹枯病:病丛率20%。⑤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⑥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3.防治药剂:


①稻纵卷叶螟、二化螟:9080(10%四氯虫酰胺)、阿维·茚虫威(剑歌)、氟虫双酰胺·阿维(稻腾)、氯虫苯甲酰胺等。


②稻飞虱:80%烯啶·吡蚜酮(燕化扫飞)、50%吡蚜酮(飞能)、烯啶虫胺、噻虫嗪等。


③纹枯病:肟菌·戊唑醇(拿敌稳)、爱可(10%烯肟戊唑醇)、 30%己唑醇(头等功)、井·蜡蚜等。


④稻曲病:30%己唑醇(头等功)、戊唑醇、井·蜡蚜、井冈·烯唑醇等。


⑤稻瘟病:稻瘟灵、三环唑、咪鲜胺、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春雷霉素等。


⑥防治病毒病(初期)选用2%宁南霉素、盐酸吗啉呱、香菇多糖等。


⑦细菌性病害选用20%噻菌铜、20%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等。

(来源:安徽宿松县水稻病虫测报站)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