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8月以来低温寡照天气对安徽省棉花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4-09-11   浏览次数:1729

一、8月份以来气候特征

1、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低

据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的数据分析,8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25.4℃,较常年同期异常偏低1.9℃,为1961年以来第二低,仅高于1980年(24.6℃)。其中沿淮东部、江淮之间中东部和沿江江南中东部偏低2.0~3.0℃。8月以来活动积温全省均偏少,淮北北部、江南南部偏少20~50℃•d,其他地区偏少50~90℃•d。

2、降水日数为1983年以来同期第二多

全省平均降水日数1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4天,为1983年以来同期第二多。有19个市县降水日数排在历史同期偏多年前3位,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地区,除淮北外最长连续降水日数普遍在4天以上。

3、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

淮北北部日照时数130~170小时,其他地区60~125小时不等,其中江淮之间东南部和江南东部不足90小时。全省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偏少50~100小时。

二、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1、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据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安徽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调查,6至7月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我省沿江棉区棉花枯黄萎病大面积发生;8月份的持续低温高湿引起局部地区棉花黄萎病再次爆发,据调查,东至县大渡口镇10个棉花品种黄萎病病情指数平均为50.06%,平均病株率为89.76%,病情指数最高为63.00%,其中3个品种病株率均达100%;全椒县六镇镇3个棉花品种黄萎病病情指数平均为58.33%,病株率均达100%。此外长时间低温寡照使棉花的抗逆性下降,对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等虫害的发生较为有利。病虫害的加重引起早衰和烂铃。

2、生殖生长弱,脱落、烂铃和早衰严重,苗情显著差于上年同期

8月份棉花处于开花结铃期并陆续裂铃吐絮,持续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局部地区气温异常偏低、降水日数偏多,对棉花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棉花是喜温喜光的作物,低温寡照一方面使光合作用近于停滞,另一方面又因较强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养分,导致养分供不应求,加重棉花蕾花铃的脱落,使棉花不能正常的结铃和吐絮,成铃小,烂铃多。

三、对策建议

1、清沟排水,除湿降渍,改善田间小气候。对沟渠不畅、容易积水的田块,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避免棉花长时间遭受渍害或洪涝灾害。

2、整枝打杈。打边心,除老叶,剪除空枝条,推株并垄,以减轻郁蔽,增加通风透光。防烂铃,促进成熟和早吐絮。

3、防止早衰和二次生长。对有脱肥现象的田块,及时进行叶面喷肥,防治早衰;对旺长棉田要增加缩节胺喷施的次数和用量,控制旺长和二次生长,结合喷施叶面肥,促进向生殖生长转化。

4、及时防控病虫害。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及时喷洒农药,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5、及时抢摘黄桃、烂铃和僵瓣,尽量减少损失。

6、适时催熟。晚熟棉田和需要早腾茬的棉田提倡喷施乙烯利催熟。根据天气和长势,铃期在45天以上,适宜气温20℃以上,喷施时间大致在初霜期前20天,乙烯利用量为100毫升/亩,加清水30~40千克/亩。

7、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病重的棉田,下年度选用抗病品种,有条件时可以合理的轮作,可以有效地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来源:省农科院棉花所)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