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麦栽培技术之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发布时间:2013-02-01   浏览次数:3074


小麦栽培技术之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正常生长的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含水量约为60-80%, 保持小麦植株光合、蒸腾、吸收、运输等功能所需的水分平衡,防止水分亏缺,是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和获得高产的基础。

  (一)小麦需水特性

  1、小麦的耗水量

  小麦耗水量包括一生中直接用于正常生理活动、保持植株体内水分平衡的生理需水和为小麦高产创造良好体外环境的生态需水两部分所消耗的总水量,它包括株间土壤蒸发、植株蒸腾、地下渗漏及植株中所含的水分,小麦一生中总耗水量约为400-600mm,即4000-6000M3/公顷,其中植株蒸腾占60-70%。小麦每生产1kg籽粒需要耗水约800-1000kg。小麦一生耗水量多少受气候、土壤、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耗水量

  播种至越冬阶段:苗龄小、群体叶面积小,气温较低,小麦生理生态需水均较少,阶段耗水占总耗水15%左右;越冬期间,气温低,麦苗生长缓慢,耗水仅占一生5%左右;返青后,温度回升,麦苗生长加快,耗水增加,耗水10%左右;拔节至抽穗,小麦旺盛生长,耗水量急剧增加,占总耗水量30%左右;抽穗至成熟,气温高,麦株体积大,生理生态需水均增加,耗水达40%左右。>>TOP<<

  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缺水则不孕小穗和小花增多;抽穗至开花,是小麦平均日耗水量最多时期,缺水则可孕小花不实率增加;籽粒灌浆期缺水,则引起早衰,粒重下降。

  3、各生育期适宜土壤水分

  小麦生理需水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根系吸水,而大气因子则通过影响植株蒸腾速率间接影响根系吸水,因此,在小麦生育期间应保持土壤适宜的含水量,以保证小麦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播种至出苗,土壤含水量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低于60%出苗不整齐,低于40%不能出苗,高于80%易造成烂耕烂种;出苗至越冬阶段,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低于60%地上部遇低温易受冻,分蘖不发生,低于40%则分蘖节因干冻而死亡;返青至拔节,70%为宜,低于60%虽能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但返青迟缓,分蘖成穗下降;拔节至抽穗,70-80%为宜,有利于巩固分蘖成穗,形成大穗,低于60%虽无效分蘖加速死亡,但退化小穗、小花数增多(尤孕穗期);抽穗至乳熟末期,70-75%为宜,既要防止大气干旱,造成可孕小花结实率下降,影响每穗粒数,又要防止田间湿度过大,造成渍水烂根,影响粒重。腊熟末期,植株开始衰老,土壤水分以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

  (二)、灌溉与排水技术

  1、灌水抗旱技术

  小麦灌溉时要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看天,就是看当时当地的天气变化和降水量的多少,决定是否灌水。如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气温高,蒸发量大,又是小麦耗水量多的生长时期,就要及时灌水。小麦抽穗后干旱,虽然需要灌水,但遇到有风的天气,高产麦田灌水易引起倒伏,就应适当提早或推迟灌水,如遇寒流、霜冻、或干热风,为了防止低温冻害和干热风危害,要提早灌水。

  看地,就是看土壤墒情、土质和地形、地势,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要进行灌溉。保水力强的粘土地、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要少灌。保水力差的砂土地、地下水位低的高岗地,灌水次数要多些,丘陵山地,要先浇阳坡地后浇阴坡地。

  看苗,就是要看麦苗所处的生育时期、植株的外部形态和长势、群体的大小及单茎绿叶数的多少等,如群体小、麦苗正处在有效分蘖期遇到干旱,要及时灌,以水调肥,以肥促长;如麦苗处在无效分蘖期,群体大、长势旺,虽遇到干旱,为控制群体过大,减少无效分蘖,就要少灌水或不灌水。拔节、孕穗、抽穗及开花期遇干旱,要及时灌水。乳熟期如单茎平均绿叶数少于3片,则不宜灌水。

  灌溉方式主要有:(1)畦灌:北方旱作麦田多采用畦灌,一般畦宽2-3M,长30-40M,坡降〈0.3%。粘土地灌溉以入畦流量3-4立升/秒为宜,砂土可大些,要不淤不冲,畦面灌水均匀, 防止大水漫灌。(2)沟灌:南方稻麦两熟地区一般采用沟灌,3-4M开一条竖沟,深25-30cm;20M开一条横沟,深35-40cm,并开好田头沟。要在畦面中间表土湿润时停止灌水,灌后排干沟中积水。近年用暗管输水,可节水40-30%,提高水利用率,节省工本。

  2、排水降湿技术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四川东南部地区,小麦生育后期多雨,湿害严重,且易导致纹枯病和赤霉病危害,影响小麦高产稳产。

  小麦湿害是指降雨后小麦根系密集层土壤含水量饱和,空气不足,使小麦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呼吸受抑制,活力衰退,阻碍小麦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同时土壤中有机物质在嫌气分解条件下,产生大量还原性有毒物质,使根系受害。

  小麦在各生育阶段均会发生湿害,但由于各期生理机能不同,对湿害反应在形态特征表现不同,苗期:种子根伸展受抑制,次生根显著减少,苗瘦苗小、叶黄、分蘖少,甚至无分蘖,僵苗不发;返青─孕穗:根系发育不良,根量少,活力差、黄叶多,植株矮小、茎杆细弱、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孕穗期受害:小穗小花退化数增加,结实率降低,穗小粒少;灌浆成熟期:根系早衰,叶片光合功能下降,遇高温,蒸腾作用增强,根系从土壤中水分不足补水分缺亏,引起生理缺水,绿叶减少植株早枯,灌浆期缩短,籽粒发育不良,千粒重下降,严重减产。

  提高麦田排水和渗漏能力,培育分布深广、活力旺盛根系,是南方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环节。稻茬麦田开沟要三沟配套:竖沟、腰沟、田头沟逐级加深,沟沟相通,主沟通河。高产麦田:竖沟25-30cm深,腰沟35-40cm深,田头沟45-50cm深,沟宽20cm,以排水、增加耕作层透气性。近年推广35-40cm深处,机械打鼠洞,或铺设砖制暗沟以及塑料波纹暗管,均有良好的降湿排水增产效果。

  麦田防渍除开好一套沟外,还必须降低麦田的地下水位深度,其控制深度为:苗期50cm,分蘖越冬期50-70cm,拔节期80-100cm,抽穗后100cm以下。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