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代二化螟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5-05-23   浏览次数:2126
农作物病虫情报
第三期
安徽省桐城市植保站 2015年5月15日
Add:龙眠东路175 E-mail:ahtczbz@126.com    Tel:0556-62103126210313

一代二化螟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预计:一代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在部分早稻上偏重发生,在早播单季稻上偏轻发生,蚁螟发生高峰期在5月23日前后,发生面积约15万亩。

二、预报依据

1. 虫源田面积较大,冬后残留量较高。我市水稻以单、双晚为主,多数田块翻耕灌水期在5月中旬以后,有效田源田面积约45万亩,面积大于常年。4月10日剥查,冬后亩残留量加权平均为739.4头(0-3300头),较前10年同代均值低44.8%,比中等发生的前4年均值764.4头相当。
2005-2015年一代二化螟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头、头/亩、块/亩、月/日

年份
越冬代冬
后残留量
灯下
初见期
灯下一峰
(峰日、峰量)
灯下二峰
(峰日、峰量)
截止5月14日
灯诱虫量
累计卵量
2005
2603.5
4/18
5/3(18)
5/12(36)
157
14
2006
962
4/17
5/2(172)
5/6(138)
898
115
2007
2965.8
4/12
5/3(137)
5/8(167)
1253
168
2008
303
4/17
5/5(52)
5/17(22)
177
96.3
2009
1474
4/12
5/1(116)
5/11(28)
718
117.1
2010
2026.9
4/19
5/5(184)
5/16(293)
557
128
2011
1054.8
4/14
5/7(320)
5/13(320)
1654
82.2
2012
672.4
4/18
5/7(148)
5/11(155)
1082
25.0
2013
475.2
4/23
5/6(143)
5/17(115)
607
75.0
2014
855.2
4/22
5/5(67)
5/16(90)
329
40.0
均值
1339.3
4/17
743.2
86.1
2015
739.4
4/23
5/8(13)
5/13(33)
118
15
比均值±%
-44.8
+6
-84.1
-82.6

2. 越冬代成虫灯下发生量偏低。二化螟灯下初见期在4月23日,比前10年均值迟6天,与前2年相近。截止5月14日,累计诱蛾量为118头,较前10年同期均值低84.1%,至5月14日,灯下成虫高峰日分别在5月8日和13日。
3. 一代田间卵量偏低。早稻大田系统调查,至5月14日二化螟累计平均亩卵量为15块(0-40块),较前10年同期均值低82.6%。一代二化螟发生期长,发生峰次多,目前越冬代成虫已进入产卵高峰期,田间一代卵量将快速上升。
4. 一代发生期与常年相近。4月10日越冬代二化螟发育进度剥查,化蛹率为2.3%,以6龄幼虫为主占44.2%,推测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8日前后,结合灯下高峰期,预计一代卵孵高峰期在5月20日前后,发生期与常年相近。
5. 气候及寄主条件适宜其发生。据安庆市气象台预报,5月全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为160~200毫米,有发生连阴雨的可能。全市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为21.5~22.5℃。5月下旬早稻生育期为分蘖盛期,早播中稻秧田和直播稻田长势嫩绿,食料丰富。气候条件和水稻生育期较有利其发生。

三、防治意见

今年早稻种植面积不足1万亩,由于虫源田面积较大和早稻面积锐减的影响,易造成一代二化螟在早稻和部分早播中稻上集中为害。近期调查,目前早稻田间稻蓟马和稻水象甲发生量较低,明显低于近年同期,5月上旬各地普查,麦田一代灰飞虱平均亩虫量为3263头,比前7年同代均值低98.8%,可结合一代二化螟进行兼治。
1. 防治对象:主治一代二化螟,兼治一代大螟、灰飞虱、稻蓟马和发生区稻水象甲,查治稻叶瘟。
2. 防治对象田:所有早稻田、早播单季稻秧田和直播稻田。
3. 防治适期:早稻田:5月22-24日,单季稻秧田:移栽前3天左右,直播稻田:播种后约20天。
4. 防治指标:二化螟亩卵量100块以上,稻蓟马卷叶株率30%以上。
5. 防治药剂:防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可选用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等;防治灰飞虱和稻蓟马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虫啉等。
6. 防治方法:根据防治对象选用上列药剂,按推荐剂量对水30公斤(机动喷雾器15公斤)细水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一定水层5-7天。对重发田块要做好补治工作。
  (责任编辑:桐城农业)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