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九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2-08-29   浏览次数:1867

病虫情报

第 十一 期(粮油)

2012年8月29日

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实习组

安徽省繁昌县植保植检站              电话:0553-7911863 E-mail: fczbz@163.com



九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1. 稻飞虱:预计六(4)代稻飞虱大发生(白背飞虱、褐飞虱混合种群),低龄若虫高峰期9月3~5日。

依据:⑴灯下峰次较多。六(4)代褐飞虱、白背飞虱灯下分别在8月17日、8月26日出现两个峰日,峰日诱虫量分别为86、21头和15、9头;主峰日在8月17日,褐飞虱成虫峰日分别比2009、2010、2011年早7、8、20天。

⑵田间成虫峰期长,成虫量大。系统调查:六(4)代稻飞虱成虫峰期8月18~26日,主峰日在8月21日。8月21日普查:单晚田(麦茬)白、褐混合百丛虫量最高250头,平均70头,其中百丛成虫量:白背飞虱最高30头,平均18头,褐飞虱最高70头,平均26头;双晚田白、褐混合百丛虫量最高360头,平均130头,其中百丛成虫量:白背飞虱最高75头,平均40头,褐飞虱最高105头,平均40头,褐飞虱成虫量是近三期同期均值的2.6倍;迟熟中稻田(灌浆-乳熟期)百丛虫量平均420头,少数前期防治不力的田块百丛虫量最高达4500头。

⑶田间卵量高。8月28-29日查卵:百丛卵量迟熟中稻田最高9000粒,平均3250粒,褐飞虱占94.2%;单晚田(麦茬)最高12300粒,平均4150粒,褐飞虱占41.7%;双晚田最高15600粒,平均6220粒,褐飞虱占40.1%,平均卵量是近三期同期均值的1.4倍,与大发生的2006、2007年同期均值相近。

⑷寄主、气候条件有利。9月上、中旬我县单、双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食料丰富,有利稻飞虱发生。气象预报:8月下旬~9月中旬沿江江南降水比常年略多,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略高,气候条件有利稻飞虱发生。

2、纹枯病:预计单晚田(麦茬)和双晚田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

⑴田间病情:8月25日普查:单晚田(麦茬)和双晚田病丛率最高85%,平均59.7%,比近三年同期均值高10.1%;病株率最高49%,平均26.8%,与近三年同期均值相近;病指最高24.6,平均8.2,比近三年同期均值高18.5%。

⑵9月份上、中旬单、双晚处于孕穗至抽穗期,田间郁蔽度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纹枯病发生。

3、三代二化螟:预计中等发生,卵孵高峰期9月6-7日。

依据:⑴ 二代残留虫量低。8月14-15日调查: 中、单晚稻田二代残虫量0~810头/亩,平均217.5头/亩,比去年同代高14.5%,比近三年同代均值高21.1%,低于常年。

⑵ 发育进度偏迟。 8月15日剥查:化蛹率34.2%,3-6龄幼虫分别占13.2%、18.4%、15.8%、18.4%,据此推算: 三代蛾始盛8月25~26日,蛾高峰8月31日~9月2日,盛末9月6~7日。发生期比常年迟5天左右。

⑶ 9月上、中旬单、双晚稻处于孕穗末至抽穗灌浆期,有利低龄幼虫蛀茎和转株。

4、稻瘟病、稻曲病:单晚(麦茬)和双晚中等至偏重发生。

依据:稻瘟病和稻曲病近年来在我县单晚粳稻和双晚稻上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菌源量大,且我县种植单、双晚稻品种以粳、糯稻为主,不抗稻瘟病和稻曲病,若破口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穗茎瘟和稻曲病将偏重发生。

二、防治意见:

1、防治适期及对象田:根据水稻生育期适时预防水稻穗期病害,预防稻曲病掌握在破口抽穗前10-15天、穗颈瘟掌握在破口抽穗前5-7天;其它病虫根据田间病虫情建议分两次防治:

第一次防治:9月3~5日,迟熟中稻田主治稻飞虱,单、双晚田主治稻飞虱、纹枯病。

第二次防治:9月10~12日, 单、双晚田主治稻飞虱、纹枯病和二化螟。

2、防治指标:稻飞虱百丛有虫1000头;纹枯病病丛率20%;二化螟亩枯鞘团80个。

3、防治方法:根据防治对象选择下列药剂配方,机动喷雾器对水30公斤、手动喷雾器对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药后要保持3~5厘米水层5天左右, 并注意交替轮换和安全用药。

⑴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蚜酮、噻虫嗪(含量25%)、烯啶虫胺(含量50%)。

⑵防治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含量30%)、井冈·蜡芽菌。

⑶防治稻曲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

⑷防治穗瘟可选用三环唑(含量75%)、稻瘟灵、肟菌·戊唑醇等。

⑸防治二化螟选用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毒死蜱等。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