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1月中旬以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对北方冬麦区部分省市的实地调研与调查,对小麦播种情况与幼苗生长情况作出分析如下:
苗情与墒情
北方主产区小麦播前底墒多为适宜或较充足,出苗后几次降雨,土壤墒情普遍持续较好,利于出苗和幼苗生长。根据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结果,目前北方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当,墒情适宜比例为98%。总体看北方麦区目前苗情特点是:群体适宜或较大,个体偏旺(嫩)偏弱者比例较高,平均苗质相对较差。根据专家多点调查与汇总,偏旺苗比例约占5%-10%,一类苗约占30%左右,二类苗约占40%左右,三类苗约占20%左右。苗质较差的原因,主要是受群体较大、温度持续偏高、日照偏少的影响,麦苗生长较快,早播麦苗偏旺,晚播麦苗细弱。旱地小麦总体墒情与苗情则明显好于常年。
河南豫中南腾茬早,播期基本与往年播期相当,且前期降雨墒情好,偏旺苗比例较大;黄河以北腾茬晚,随即又下雨,造成不同程度的晚播。河北麦-玉两熟麦田播期多在同年10月5日-20日,棉茬麦播期在同年10月22日-11月15日,目前苗龄也有较大差异,但普遍群体较大。山东主体麦田播期相对比较集中,播期适宜,群体足够,总体苗情较好,一二类苗比例可能相对较高。山西旱地整茬适期播种小麦也因降雨多,气温偏高,出现旺长趋势;部分旱地小麦和地膜覆盖小麦因播量大、光照不足,出现叶鞘拉长、叶片细长、颜色黄绿,株高达30-40cm的“假旺苗”;水地和旱地复播小麦因夏播作物贪青晚熟,播期普遍推迟10-15天,目前个体偏小。陕西苗情因多雨寡照也呈现偏旺偏弱两级扩大化倾向。根据了解到的咸阳、宝鸡、渭南和铜川四个地市苗情,旱地播种较早,一、二类苗可达80%左右,但旺苗和偏旺苗比例也达15%以上。水地播期较晚,地湿抢播质量差,基本苗在18-32万/亩,平均26.4万/亩,主茎叶龄多为3.2-4.5,平均单株分蘖1.2个,有30%的单株没有分蘖,总茎数在28-63万/亩,一类苗约占20%,二类约占50%,三类苗占20%以上,弱旺苗占有较大比例。
越冬苗情预测:冬季北方麦田地上部叶片冻害将十分普遍且较重,主要原因是目前幼苗多呈嫩绿偏弱状态,部分旺长,多数地区至今麦苗未经低温锻炼。同年11月底面临大幅降温,大部分地区将提前进入越冬期,叶片将骤然受冻危害。但因土壤墒情较好,冬季冻害可能仅及叶片,不会伤及分蘖节,除个别严重旺长、播种过差过浅或品种不适麦田外,预测不会造成较大面积死苗现象。
技术措施
(1)入冬较晚的地区因苗抓紧镇压控长:对叶龄偏大、总茎数偏多的旺长麦田以及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的地块,应抓好冬前镇压,抑制麦苗地上部生长过旺,保证麦苗安全越冬。镇压时间应选在晴天的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镇压伤苗。过湿地不宜镇压。北方麦区冬季偏暖的南部地区可以中耕划锄断根措施控制旺苗生长,但北部寒冷地区不宜采用。
(2)因地适时浇好越冬水:对于降水量较少、底墑并不充足或表墒不适宜的麦田;对于秸秆还田质量和整地播种质量差、播后未镇压、土壤悬松的麦田,仍应坚持强调浇好越冬水。较早浇冬水的麦田,浇水后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由于2011年多数土壤墒情较好,浇水量可减少到每亩30~40立方米,即可起到踏实土壤、破碎坷垃、蓄足水分的作用。
(3)重视防除杂草和病虫害:由于大部分麦田墒情充足,杂草滋生较多,因此,应抓住较晴暖天气的有利时机,进行杂草防除。同时由于田间湿度大,易发生小麦苗期病害,如纹枯病、根腐病等,发病地块可在喷除草剂时复配防病药剂如三唑酮、多菌灵、丙环唑等,达到防病除草的效果。金针虫等虫害随气温下降和浇冬水后会减轻,但春季仍可能发生,应抓好防治。
(4)对于不浇冬水的麦田,建议在早春返青前镇压保墒。同时冬季禁牧防害。
(5)西北地膜小麦应严格控旺,避免苗期耗水过多。必要时可用多效唑类化控调节剂。
各地应抓好麦田苗情、墒情普查和跟踪追查,及时掌握全面信息。 (发布时间:2012年1月6日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