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播稻当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5-09-01 浏览次数:2222
病 虫 情 报
第十五期
全椒县植保站 2015年8月27日
迟播稻当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目前我县早中稻已经进入乳熟至黄熟期,迟播稻(机插秧、直播稻)处于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植株嫩绿,有利于多种病虫发生,易造成集中为害,各地应加强监控、及时用药防治。
一、发生情况:
1、六(4)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
测报灯下未见蛾峰。据8月中旬普查,迟熟中稻田五(3)代虫量一般15-82头/百丛,平均32头/百丛,最高160头。田间赶蛾,本地虫源蛾峰出现在8月23-25日,亩蛾量一般40-550只,平均230只,高的达1100只。平均百丛卵量30.3粒,最高百丛卵量263粒。以嫩绿、密植的迟熟稻田发生重。根据发育进度推测,六(4)代低龄幼虫盛期在9月2-5日。近期我县阴雨日多,雨量不大,气温22-30度,有利于稻纵产卵、卵孵、为害。
2、六(4)代稻飞虱:中等发生。
据我站8月22-26日大田普查,田块间虫量不等,一般160—700头/百丛,平均450头/百丛,少数严重田块2500头以上,成虫占74.2%,以白背飞虱为主,褐飞虱比例占总量的10.1%左右。根据发育,推测六(4)代低龄若虫盛期在9月上旬。受后期台风影响,有利于六(4)代迁入。
3、三代二化螟:预计中等发生。
8月下旬水稻田调查,二代二化螟为害枯心率0.02-1.2%,平均0.4%,略低于去年,田间以高龄幼虫为主。亩残留虫量385头,较2014年同期低19.1%,较近3年同期低25.3%。8月底至9月上中旬,多阵雨或雷雨,无大范围强降雨,气温20-30度,对二化螟化蛹、孵化无不利影响。目前迟播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有利于二化螟发生、为害。预计二代发蛾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三代二化螟低龄幼虫盛期在9月中旬前后。
4、纹枯病: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重发。
据植保站迟熟稻田调查:病田率73.6%,病丛率平均9.4%,严重田65.8%;病株率平均1.8%,严重田16.7%。以长期关水、植株茂密、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生重。随着迟播稻生长进入拔节孕穗后期,纹枯病将加重发生。
5、穗期病害:预计以稻曲病、穗颈瘟为主的穗期病害在迟播稻上中等至偏重发生。
今年我县种植的迟播稻以武运粳系列、淮稻系列、嘉花等常规粳稻品种为主,感病品种比例大,9月上中旬大都生长处于孕穗后期(叶枕平期--易感病期),加上本地田间菌源量大,若此期间遇连续阴雨,将有利于稻曲病、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6、白叶枯病:今年我县受强降雨影响,多处水稻水淹成灾;加上局部田块偏施氮肥、水浆管理不当,造成白叶枯病发生。目前发病以早中稻为主,严重田块枯叶率达45%以上,主要品种为9优418、Ⅱ优808等,面积约500亩。少数迟播稻田已出现中心病株,近期多阴雨天气,气温适中,对病情扩展蔓延有利,要注意积极预防。
二、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田:迟播(机插、直播)稻。
2、防治适期:第一次9月1-5日,查治六(4)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兼治大螟、稻苞虫等。第二次9月12-18日,主治三代二化螟,查治稻纵、稻飞虱、纹枯病。根据迟播稻生育进程,于破口前8-10天预防稻曲病,于破口前3-5天预防穗颈瘟。
3、防治指标:稻飞虱混合种群1500头/百丛;稻纵百丛低龄幼虫50条;纹枯病病丛率达15%以上。
4、防治药剂:稻纵、二化螟可选:阿维氟虫双酰胺、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氟酰胺,兼治大螟。稻飞虱可选:10%烯啶虫胺、烯啶·吡蚜酮、噻虫·异丙威,兼治稻蓟马。纹枯病可选:肟菌酯·戊唑醇、嘧菌酯戊唑醇、烯唑醇、氟环唑·稻瘟灵。稻曲病可选用:肟菌酯·戊唑醇、丙环·咪鲜胺、氟硅唑、氟环唑·稻瘟灵。穗颈瘟可选用:肟菌酯·戊唑醇、噻霉酮·嘧菌酯、三环唑、氟环唑·稻瘟灵等。白叶枯病可选用:叶枯宁、氯溴异氰尿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