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双季稻模式”回来了

发布时间:2016-03-22   浏览次数:1491


3月16日10点多,在怀宁县平山镇平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标准化育秧工厂内,荣胜家庭农场的主人王荣胜正挥锹铲起稻种送到机器内。他身边10多个工人正将制作完成的机插秧盘运送到附近8个大棚内摊放培育。

“催芽不能太长,不然就会缠到一起,影响秧苗的成活率。 ”正在现场指导育秧的平山镇农技站站长潘尤学捧起一捧稻种说。

“老话说,二月清明不上前,意思是说清明前早稻不能下田。近几年,通过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收割,早稻栽插中出现的一些难题都解决了。过去,传统的早晚双季稻在这里基本上看不到。现在通过技术创新,好的传统又回来了。国家的粮食供应更有保障,我们也提高了收入。 ”王荣胜告诉记者。今年,王荣胜四分之一的承包田都准备栽插双季稻,面积有300亩。同时,他还为周边农户代育了1700多亩栽插面积的秧苗。

记者了解到,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许多地方的农田出现了抛荒现象。一些种粮大户承包经营后,基本上都采取单季稻的种植模式,给粮食增收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安庆市种植业局局长陈再高介绍,其中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早稻在生长和收获期内,当地雨水较多,容易遭受涝灾减产;二是当地适合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窗口期极短。特别是规模经营下,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效率低下,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即使能在短期内找到大批工人完成作业,但是人工成本太高,大户需要赔本种田。因此,双季稻模式一度消失在本地田间。

为破解“双抢”难题,怀宁县大力推行水稻标准化育秧、机械化作业和农技专家联系大户制度。近年来,该市对双季稻模式的农田,采取种一季补一季的良种补贴政策,减轻种植成本。同时,该县积极推广机械化插秧。目前,怀宁已建成标准化水稻育秧工厂达38家,双季稻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在此基础上,怀宁县采取专家结对服务的形式,鼓励农民根据实际能力适当种植双季稻。

为了抢季节,位于石牌镇的怀宁县涛涛家庭农场责任人林涛,在15日连夜完成了200亩早稻田的秧苗育种。近年来,在政府的指导下,他的早稻品种早就更新为质量和产量更高的品种。有了技术指导,“双抢”时间开始精确到小时。去年,他种植的早稻,价格与中稻和晚稻已经没有多少差别,每百斤卖到了140元;产量也与中稻和晚稻不分上下。

林涛算了一笔账:中稻一亩一年纯收入在400元左右;双季稻一亩一年纯收入在600元左右。种双季稻比种单季稻和种冬小麦效益有明显提高。正是看到了其中的收益,周边的2位大户也都重拾双季稻模式,新增早稻面积100多亩。和林涛一样,怀宁县双季稻种植超过9万亩。早稻开始恢复生机。

据林涛介绍,因为时令气候的原因,早稻基本上不需要农药,正好适应了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同时,早稻品种口感与其他品种有区别,特别适宜炒饭和特色食品加工。现在,他打算专门对早稻进行包装营销,从而提高早稻的附加值。

(来源:安徽日报)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