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16-05-02   浏览次数:1649

1、技术要点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包括播前整地、播种、灌溉、中耕、植保、收获等环节。其中播前耕地、灌溉、中耕、植保可采用通用机械作业,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操作环节主要是玉米机播、机收两大环节。

(1)选地整地。应选择土质肥沃,灌、排水良好的地块。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可按照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实施免耕播种,或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适用深松技术的地方可采用深松技术,一般深松深度25~28厘米。在山区小片田地,可使用微耕机耕整。

(2)播种。①选种,为适应玉米机械化生产,应尽量选择耐密植品种,并在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去除破损粒、病粒和杂粒,提高种子质量,有条件的还可用药剂拌种,对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好。②机播、直播玉米主要采用的是玉米精少量播种机械,建议使用集播种、施肥、喷洒除草剂等多道工序于一次完成的播种机。播种时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气候状况确定播深,适宜播深3~5厘米。玉米行距的调节主要考虑当地种植规格和管理需要,还要考虑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适应行距要求,如一般的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所要求的种植行距为55~77厘米(规范垄距60~65厘米最佳)。还可采用免耕直播技术,在小麦收割后的田间,用玉米直播机直接播种,行距60厘米、株距15.2~28.8厘米,播种量为1.5~2.5公斤/亩,深度3~5厘米,可保证苗齐、苗全,实现节本增效。

(3)中耕追肥。根据地表杂草及土壤墒情适时中耕,第一次中耕在玉米齐苗作物显行后进行,一般中耕 2 遍,主要目的是松土、保墒、除草、追肥、开沟、培土。第一遍中耕以不拉沟、不埋苗为宜,护苗带10~12厘米,为此,必须严格控制车速,一般为慢速。第二、第三遍中耕护苗带依次加宽,一般为12~14 厘米,中耕深度依次加深。第一遍12~14厘米,第二遍14~16厘米,第三遍16~18厘米。中耕施肥可采用分层施肥技术,每亩施肥45~60公斤,施肥深度一般在10~25 厘米,种床和肥床最小水平垂直间距大于5厘米,播后盖严压实。中耕机具一般为微耕机或多行中耕机、中耕追肥机。

(4)玉米病虫草机械化防控技术。玉米病虫草机械化防控技术,是以机动喷雾机喷施药剂为核心内容的机械化技术。目前,植保机具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动力喷雾机、喷杆式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农用飞机或无人植保机。在玉米播种后芽前喷施乙草胺防治草害;对早播田块在苗期(五叶期左右)喷施久效磷等内吸剂防治灰飞虱、蚜虫,控制病毒病的危害;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施三唑酮、乐施本等农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

(5)收获机械化。目前应用较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有摘穗型和摘穗脱粒型两种。摘穗型分悬挂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和小麦联合收割机互换割台型两种,可一次性完成摘穗、集穗、自卸、秸秆还田作业。摘穗脱粒型玉米收割机是在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加装玉米收割、脱粒部件,实现全喂入收割玉米,一次性完成脱粒、清洗、集装、自卸、粉碎秸秆等作业。

2、注意事项

(1)农艺和农机协同。当前,我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有产品技术、制造和使用上的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品种和栽培制度的制约。品种选用、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要与选用的机械相配套。

(2)适期收获计划作业。玉米收获尽量在籽粒成熟后间隔3~5天再进行收获作业,这样玉米的籽粒更加饱满,果穗的含水率低,有利剥皮作业。收获前 10~15天,应对玉米的倒伏程度、种植密度和行距、果穗的下垂度、最低结穗高度等情况,做好田间调查,并提前制定作业计划;提前 3~5天,对田块中的沟渠、垄台予以平整,并将水井、电杆拉线等不明显障碍安装标志,以利安全作业;作业前应进行试收获,调整机具,达到农艺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作业;作业前,适当调整摘相辊(或搞穗板)间隙,以减少籽粒破碎;作业中,注意果穗升运过程中的流畅性,以免卡住、堵塞;随时观察果穗箱的充满程度,及时倾卸果穗,以免溢出或卸粮时发生卡堵现象;正确调整秸秆还田机的作业高度,以保证留茬高度小于10厘米,以免还田刀具打土、损坏;如安装除茬机时,应确保除茬刀具的入土深度,保持除茬深浅一致,以保证作业质量。

( 来源:湖北农业报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