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苏皖新麦上行乏力 质量差价有望扩大

发布时间:2016-07-11   浏览次数:1195

苏皖质优新麦有效供给大幅下降,导致其托市收购数量同比锐减,而质差小麦因价格优势促使其阶段性“北上南下”流通。预计在托市收购进度缓慢、新麦质量参差不齐及市场主体收购谨慎等因素影响下,苏皖新麦市场行情整体上行乏力,质优麦与质差麦后期价差有望进一步扩大。

托市收购大降质差拖累行情

近期苏皖地区新小麦收购进度同比较为缓慢,质差新麦因其价低,加之饲用替代需求旺盛,使得其市场购销活跃度好于制粉小麦。受制于市场主体采购心态较为谨慎,苏皖地区新麦市场行情整体呈现稳中偏弱运行,区域间及品质间因采购需求不一,其行情走势有所差异。

从苏皖地区新麦托市收购进度来看,近期苏皖地区持续降雨对新麦市场购销带来不利影响,江苏托市小麦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安徽托市收购进度明显加快。苏皖地区托市收购总量同比下降仍较明显,但区域间托市收购进度分化。

截至6月30日,安徽小麦托市收购量155万吨,同比增加4万吨;江苏托市收购量154万吨,同比减少223万吨。据市场监测,截至7月上旬末,江苏新产普通制粉红小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200-2300元/吨,按质论价;连云港新麦市场收购价2260-2280元/吨。安徽临泉新麦市场收购价1900-2000元/吨,砀山2240元/吨。

补贴政策结束成交跌至冰点

据悉,安徽国家临储小麦去库存腾库补贴政策于6月30日正式结束,以后购买的粮食将不再享受补贴。受制于国家临储小麦采购成本高企,新陈小麦的巨大价差使得苏皖地区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跌至冰点。

7月5日苏皖地区国家临储小麦投放量119.8745万吨,实际仅成交200吨,成交量创下1月下旬以来新低。据统计,上年6-9月,江苏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成交5.2794万吨,当前累计成交0.9646万吨;安徽上年6-9月累计成交13.8665万吨,当前累计成交4.5416万吨。这意味着在2016年产小麦不断进入托市库存,而苏皖地区国家临储小麦成交跌至冰点的情况下,政策性小麦库存结转数量进一步增加。

截至7月上旬末,江苏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为783万吨,同比高484万吨;安徽剩余库存数量为910万吨,同比高387万吨。近期受多家粮食储备库委托,南方小麦交易市场招标采购2016年产小麦,虽起拍价明显高于市场收购价,但因储备粮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尤其是呕吐毒素含量要求严苛,供货方因担心难以组织到符合质量要求的粮源,观望心态较为浓厚,多以底价成交或流拍。

销区集中补库南北流通好转

进入7月份以来,南方销区步入阶段性储备粮补库高峰期,但从储备粮招标采购情况来看,受新麦质量影响,招标采购成本较高;因质量要求不一,成交价格差距较大。7月5日汕头市储备粮有限公司委托采购2016年产三级小麦,底价分别为2720元/吨、2670元/吨,最高成交价为2600元/吨,最低成交价为255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2562.43元/吨(仓库叠堆价)。7月6日广东汕尾市粮食企业集团公司委托采购2016年产三级小麦,底价为2710元/吨,成交价为2710元/吨(散装、麻袋包打围,仓库堆好价)。

截至7月上旬末,7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172.9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617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463元/吨。7月6日国家临储进口小麦拍卖市场福建地区2013年产美2号软红冬麦实际成交1425吨,成交价2500元/吨;广东地区5148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2540元/吨,最低成交价2500元/吨,成交均价2521元/吨。

近期苏皖新麦南下流通量有所好转,其中饲用小麦“北上南下”流通阶段性好转,国内沿海粮食物流行情有所回升,粮船运费上调10元/吨左右。截至7月上旬末,江苏靖江安宁港粮食运价指数报761点,环比上涨0.53%,同比下跌4.04%。其中,靖江安宁港至广东各港口1000吨级小麦船运费100元/吨,3000吨级小麦船运费77-80元/吨,5000吨级小麦船运费65元/吨;至福建各港口1000吨级小麦船运费70-72元/吨,5000吨级小麦船运费50元/吨。

贸易难度增加市场“卖压”较大

今年苏皖地区较往年多雨且雨期长,小麦质量受损比例较高,且受损程度大。日前国家粮食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受灾地区夏粮收购工作,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多措并举做好超标小麦收购工作。苏皖地区满足质量要求的新小麦有效供给量明显下降,尤其是呕吐毒素能达到要求的新麦数量少之又少,且供货商规模化集货量难度较大,导致储备粮主体补库积极性较高,但效果较差。目前达到储备粮质量要求的新麦价格较高,整体运行于产区托市收购价格之上。

由于苏皖地区小麦托市收购进度大幅落后于上年同期,流通市场粮源下降速度缓慢,新麦收购市场“卖压”较大;而新麦赤霉病、呕吐毒素等内在质量指标要求高,加大了贸易难度,市场主体粮源采购较为谨慎,粮食贸易商以往边购边销、以“量”为主的经营模式受到很大程度制约。在缺乏有利推动因素的情况下,苏皖地区新麦市场行情走势短期内上行乏力,但品质间因供需格局差异,质优麦与质差麦后期价差有望进一步扩大。

(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张春良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