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八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6-08-13   浏览次数:1341


一、发生趋势

预计8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以白背飞虱为主的五(3)代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等发生,在部分中稻上偏重发生;五(3)代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局部地区中等发生;三代大螟偏轻发生;单晚纹枯病偏重流行,中稻穗期病害在山区和部分感病品种上偏重流行。预计总体发生面积约70万亩次。

二、预报依据

(一)五(3)代稻飞虱

预计以白背飞虱为主的五(3)代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等发生,在部分中稻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中旬中期。

主要依据:

1、灯下发生量偏低。截止7月30日,累计诱虫量为244头,比前10年同期均值低93.8%,但比中等发生的2015年同期值高45.2%。近期灯下无明显峰日。

2、当前田间虫量偏低,卵量偏高。受近期高温天气和防治影响,田间虫量下降明显,7月29日系统调查,平均百丛虫量中稻田和单晚稻田分别为56头和29头,加权平均39.8头,比10天前下降80.5%,比前10年同期均值低91.6%,与中等发生的2013-2015年同期值相近;系统调查,田间未见褐飞虱短翅型成虫。7月25日卵量剥查,中稻田和单晚稻田平均百丛卵量分别为1715粒和248粒,加权平均834.9粒,比前10年同期均值高5.6%,其中中稻田卵量高于多数年份。系统调查,四(2)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在7月15日(百丛虫量896头),根据历期法推测五(3)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中旬中期。

3、褐飞虱初见期迟,所占比例低。褐飞虱初见期灯下和田间分别在7月27日和29日,比大多数年份明显偏迟。至7月底,褐飞虱所占比例灯下和田间分别为0.4%和2.9%,分别比前10年同期均值低98.4%和29.3%。

4、气候和食料条件有利其发生。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份全市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为130~170毫米。月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低,大别山区24~25℃,其他地区27~28℃。8月上旬降水过程:2-7日全市多雷阵雨天气,高温天气逐步缓解;旬末有中等阵雨或雷雨。8月中下旬主要有2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8月中旬前期(12-15日)和下旬前期(21-24日)。降水偏多和气温偏低有利稻飞虱迁入和发生。8月上、中旬水稻处分蘖至抽穗期,食料丰富,有利其为害。

5、综合经验预测为中等发生。根据“安徽省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预测模型中“稻飞虱综合经验预测”结果为2.85级。

(二)五(3)代稻纵卷叶螟

预计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低龄幼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中后期。

主要依据:

1、四(2)代残虫量偏低。7月下旬普查,单季稻田平均卷叶率和平均百丛残虫量分别为0.45%和2.8头,分别前9年同代值低83.3%和87.8%。四(2)代残虫量为近年来最低的一年。

2、近期田间蛾、卵量偏低。系统赶蛾,近期田间分别在7月25日和30日出现小峰,峰日平均亩蛾量分别为30头和36.7头,明显低于近年同期值。7月29日卵量调查,平均百丛卵量中稻田和单晚稻田分别为45粒和20粒,加权平均30粒,比前9年同代均值低86.7%,与偏轻发生的2014年相近。近期灯下于7月25日和28日出现成虫峰(29头和39头),结合田间蛾峰日推测五(3)代低龄幼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中后期。

3、气候和食料条件有利其发生。天气预报8月份降水偏多,气温偏低,有利其迁入和发生。今年水稻整体生育期偏迟,五(3)代发生期,水稻处分蘖至抽穗期,叶片嫩绿,有利其卷叶为害。

4、综合经验预测为偏轻发生。根据“安徽省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预测模型中“稻纵卷叶螟综合经验预测”结果为2.10级。

(三)三代大螟

预计三代大螟偏轻发生,卵孵高峰期大螟在8月中旬。发生面积约5万亩。

主要依据:

1、二代残留基数偏低。7月下旬调查,中稻田大螟平均枯心率和平均亩残留量分别为0.04%和37.5头,分别比前7年同代值低71.4%和65.0%,二代亩残虫量与偏轻发生的2015年相当。

2、三代卵孵高峰期。近期灯下诱虫量低,无明显峰日,根据历史数据,结合平均气温和二代发育进度,推算三代卵孵高峰期在8月中旬。

3、气候和食料条件较有利其发生。天气预报8月份降水偏多,气温偏低,有利其发生。8月中旬三代大螟虫发生期单季稻处分蘖至抽穗期,有利其钻蛀为害,但中稻齐穗后对其发生较不利。

(四)单晚纹枯病

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8万亩。

主要依据:

1、田间菌源广泛。2015年水稻纹枯病中等至偏重流行,田间残留菌核较多。

2、田间发病普遍,病情偏高。7月29日系统调查,单晚稻田病田率100%,平均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指分别为7.3%、0.92%和0.18,分别比前3年同期均值高82.5%、6.5%和5.9%,田间病情发生普遍,高于近年同期。

3、气候和寄主条件较有利其发生。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和水稻生长后期郁蔽的田间条件有利纹枯病发生和发展。

(五)中稻穗期病害

预计中稻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0万亩次。

主要依据:

1 田间菌源广泛。稻曲病自2002年起已成为我地水稻常发性病害,重发频率高,2015年在中稻感病品种和杂交粳稻上偏重发生;稻瘟病近年来在感病品种上发生较重,有间歇流行特点,种子带菌率和田间残留菌量较高。今年5月下旬查见中稻稻叶瘟,发生期显著早于常年。近期稻叶瘟在太湖糯、皖垦糯2号、镇糯19等感病品种上发生普遍,至7月底,稻叶瘟累计发生面积约3万亩,发病田块平均病叶率为13.2%,发生程度与上年相近。

2. 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我地主栽的Y两优900、Y两优1928、广两优1128、Y两优2号、Y两优5867、新强8号、两优1128等两系杂交稻品种和常优5号、春优658、甬优1109等杂交粳稻品种较感稻瘟病、稻曲病,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约占中稻面积的50%,利于水稻穗期病害流行。

3. 气候条件适宜其流行。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份全市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月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低。降水过程主要有8月2-7日和上旬末,8月12-15日和8月21-24日。降水过程较多,中稻破口抽穗期遇雨水概率大,有利病菌侵染流行。

三、防治意见

受前期洪涝灾害影响,今年我市水稻普遍长势偏弱,抗性下降,有利多种病虫发生。根据当前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后期发生趋势,结合历史数据、水稻苗情和气象预报等因素,提出如下防治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防治策略:8月上、中旬我地水稻病虫应以中稻穗期病害、单晚纹枯病和五(3)代稻飞虱为主治对象,兼顾五(3)代稻纵卷叶螟和三代大螟,同时注意监测查治稻叶瘟和细菌性病害。

(二)防治对象及适期:

1、杂交中籼稻田和杂交粳稻田:安排2次防治,第一次于水稻破口前10-15天(一般在8月5-10日,按生育期早迟用药),主治稻曲病,兼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第二次于水稻破口前3-5天(一般在8月15日前后,按生育期早迟用药),主治稻穗瘟、五(3)代稻飞虱,兼治三代大螟,查治细菌性病害。

2、单晚粳糯稻田:于8月10-15日,主治纹枯病和五(3)代稻飞虱,兼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查治稻叶瘟和细菌性病害。

(三)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为百丛低龄幼虫50头。纹枯病病丛率10%。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四)防治药剂:稻飞虱选用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烯啶·吡蚜酮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和螟虫选用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短稳杆菌、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等;防治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井冈·蜡芽菌、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氟环唑、己唑醇、井冈霉素A等;防治稻瘟病选用三环唑、稻瘟灵、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等;防治稻曲病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嘧菌酯、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烯唑醇、氟环唑等;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噻菌铜、叶枯唑等。

(五)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田相应防治对象合理选用上述药剂按推荐用量对水45公斤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一定水层5天以上。各地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和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来源:桐城农委)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