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八月下旬,米企向笔者反映,受各地大中专学校即将开学、中秋节节日愈来愈近的影响,国内大米刚性需求略有好转,近期走货略有加快,这无疑是给冷清的米市带来一丝暖意。那么此波行情能否会持久,米价能否趁此机会上涨?便是米企及经销商最关注的问题。有以下三点,不必过分期待此次行情,随产随走、薄利多销为佳。
一、新稻上市在即 粮源充足成本难涨
如果说米价上涨因素之一是来自加工成本增加,那么现阶段成本并未发生变化。国内各产区原粮虽值青黄不接之时,但市场供应依旧相对充足,稻价未出现明显上涨。一方面原因是来自国储、地储水稻持续的抛售。其中有部分价格十分低廉的水稻已流入市场,拉低了加工成本,限制其米价上涨。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新米尝鲜,东北产区部分早熟新稻已进入了灌浆期,将在中秋节前上市。南方产区,安徽、湖北、河南、江西、四川早熟中籼稻也即将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从米企反映情况来看,受南方持续高温、洪涝灾害影响,部分早熟中稻质量偏差,主要表现在出米率低、腹白偏大等问题,稻价低开基本已成定局。零星上市的中籼稻开秤价在1.20-1.25元/斤,水15内,出米60-63%之间,碎米含量较大,较往年开秤价要低近0.1元/斤,原粮成本低,因此米价上调几率不大。
二、国内气温高 限制下游备货
虽然立秋节气已过,但南方天气依旧是“烧烤模式”,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30度以上,且此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再加上广东主销区持续阴雨天气,在此环境下大米保管难度得不到有效改善,仍存在霉变、生虫的风险。特别是新米上市后,大米本身水分偏大,因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销商采购热情,短期内仍以随销随采为主,无大量囤积库存计划,这也是限制米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三、刚性需求不足 无法拉动米价涨
2016年国内各产区大米走货持续滞缓已成为市场普遍现象,正所谓无淡旺季之分,那么此次大中专院校开学、中秋节临近实质对市场虽有利好但实际影响非常小。主要原因是国内米市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部分米企在经过长期停产或半停产后,随着新粮陆续上市,整体开机率也会较前期得到提升,大米供应量届时也会继续增加。同时,若出现国内米价稳中上行,势必会继续扩大进口米与国产米之间价差,自然也会给进口米带来契机,因此笔者认为短期内米价不具备足够的上涨条件,米市或仍以低价竞争为主。
综上所述:短期内米价仍将维持稳中偏弱走势,部分米企为去陈粮库存或存在低价售卖、薄利多销现象,建议米企对大米销售采取见利即走即可。经销商方面,应对米质多加甄别,毕竟现在兑流米盛行,部分以低价冲击市场,使得未来米价上涨压力重重。
( 来源:中华粮网 作者:尹秀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