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7月中、下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2-07-11   浏览次数:1648

病虫情报

第 八 期(粮油)

2012年7月11日

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实习组

安徽省繁昌县植保植检站              电话:0553-7911863  E-mail: fczbz@163.com



7月中、下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1、四(2)代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预计中等偏重发生,低龄若虫盛期在7月18~20日。

依据:⑴ 灯下情况:白背飞虱6月21日初见,比2009、2011年迟3天,比2010年早4天。主峰日在7月3日。

⑵田间虫、卵量高。系统调查:四(2)代白背飞虱成虫峰期在7月2~6日,主峰日7月4日。7月4日普查:白背飞虱百丛成虫量最高120头,平均63头;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1.2倍,是中等发生的2010年同期的43.8%。7月9日卵盛期普查:白、褐混合百丛虫量最高2110头,平均535头,其中白背飞虱占97.5%;平均百丛成虫量白背飞虱15头,褐飞虱1头;白背飞虱百丛卵量最高4850粒,平均2157粒,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4.2倍,是中等发生的2010年同代的1.6倍。

⑶食料条件和气候条件较有利。7月中、下旬我县中、单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食料条件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利。据气象预报:7月份沿江江南降水正常偏少,气温正常偏高,对稻飞虱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2、中、单晚纹枯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

依据:⑴ 田间病情:7月9日普查:田块发病率88.9%;病丛率最高30%,平均20.2%,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93.5%;病株率最高4.5%,平均2.6%,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56.5%;病指最高0.9,平均0.51,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41.4%。

⑵ 7月中、下旬中、单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3、二代二化螟: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2-3龄幼虫转株为害高峰期: 以早稻为主的混栽稻区7月19~21日,纯单季稻区7月28~31日。

依据:⑴ 一代残留虫量偏低。据我站6月22日调查:一代早稻田残留虫量0-1875头/亩,平均715.5头/亩;7月1-2日调查:一代单季稻田残留虫量0-630头/亩,平均198头/亩。加权平均残留虫量302.3头/亩,比去年同代低17.5%,比近三年均值低5.2%。

(2)发育进度。6月29日早稻田剥查: 3-6龄幼虫分别占13.5%、2.7%、8.1%、43.2%,1-4级蛹分别占32.4%、27.0%、16.2%、10.8%,据此推算出混栽稻区二代蛾始盛:7月4~5日,蛾高峰:7月7~8日,盛末:7月13~15日,发生期比常年早5-7天。单季稻田发育进度比早稻田迟7-10天。

(3)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单季稻正处于孕穗至抽穗期,有利蚁螟蛀茎和幼虫的转株为害,以双季稻为主的混栽稻区易造成对单季稻的集中危害。

4、四(2)代稻纵卷叶螟:轻发。

依据:截止7月10日,灯下未见成虫,田间无明显迁入峰。若7月中旬有降水过程,仍将有迁入的可能。

5、稻瘟病、稻曲病。在感病品种上中等偏重发生。

依据:近年我县稻曲病、穗颈瘟等病害在感病品种上均为中等以上发生,菌源充足;据我站近期调查:部分稻瘟病感病品种如两优6326、新两优6号等叶瘟有一定程度发生。且我县两系杂交稻、优质粳、糯稻等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较大,若破口抽穗期遇阴雨天气,穗颈瘟、稻曲病将偏重发生。

二、防治意见:七月中、下旬是单季稻病虫发生的关键时期,各镇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调查病虫情,指导农户抓住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选择对路农药开展防治。

1、防治时间及对象田:建议分两次防治,防治对象田为中、单晚稻田。

第一次防治:7月18~20日,主治稻飞虱、纹枯病,兼治二化螟。

第二次防治:7月28~31日,主治二化螟、稻曲病、穗颈瘟,兼治纹枯病、稻飞虱。

2、防治指标:稻飞虱百丛有虫1000头,二化螟亩枯鞘团80个,纹枯病病丛率达20%,稻曲病防治应掌握在破口前10-15天(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施药,穗颈瘟防治应掌握在破口前5-7天用药。

3、防治方法: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选择下列药剂,按说明书用量,对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药后要保持3~5厘米水层5天左右。

⑴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乙虫腈、烯啶虫胺、噻嗪酮等。

⑵防治纹枯病、选用井冈·蜡芽菌、肟菌·戊唑醇、苯醚·丙环唑、噻呋酰胺等。

⑶防治二化螟可选用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等。

⑷防治穗瘟可选用稻瘟灵、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等。

⑸防治稻曲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烯唑醇、戊唑醇等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