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连玉米主力1701合约报收1444元/吨,较9月底1394涨50元/吨。玉米跌势似乎戛然而止,后期行情会如何演绎?我们认为,玉米供应过剩的局面将在很长的一断时间不会改变,再加上在今年市场化收购以及政策一直强调去库存化的背景下,玉米价格反弹难以持续,后期承压下跌的趋势仍是主基调。
一、近期走势分析
近期华北及黄淮产区天气情况仍不佳,河北中部、天津等地持续雾霾天气,而山东、河南以及黄淮产区阴雨天气不断,玉米降水分及购销均受影响,再加上10月初,大部分农户进入农忙时节,且由于9月份,华北及黄淮产区玉米价格跌势过猛,令基层农户对低价的抵触情绪逐步增强,目前区域性有效供给仍不足。
而今年大部分中间贸易商为了规避跌价风险,9月份并未囤粮,下游用粮企业在原料库存水平普遍低位以及日正常加工到货量也不足情况下,近期持续性上调玉米收购价,其中,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区间价上调至1590-1690元/吨,较9月底反弹70-160元/吨,河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区间价反弹至1660-1720元/吨,较9月底涨130-190元/吨,基层玉米收购价涨至1540-1580元/吨左右,较9月底涨100元/吨左右。
另外,有消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意见,中储粮2014年包干销售玉米本周将暂停销售。政策性陈粮停止拍卖,玉米供应压力暂时得到缓解。
二、供大于求状况中期难以改变
国内玉米市场利空因素仍较多,近期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的行情有可能是昙花一现。
(1)季节性供应压力持续增强
10月份,东北新季玉米已经陆续进入收割周期,由于今年临储收购政策改为市场化收购,大部分种植户多看跌后市,从而积极售粮,季节性供应压力进一步施压玉米现货价,东北玉米供大于求矛盾还未完全得以体现,在这一矛盾下,后期东北玉米将带动华北以及全国玉米价格继续向下运行。另外,后期一旦华北地区天气转晴,山东、河南地区在上量恢复的同时,河北、山西等地区逐步加入新粮供给大军,届时新玉米上量规模进一步扩大。
(2)下游企业采购依旧谨慎,玉米需求疲弱
国内猪价已经从6月份的高点10.5元/斤跌了4个月,目前北方很多地区已经破“8”,而猪肉消费也没有因为之前到来的中秋、国庆假日有明显的回升,后期10-11月份,缺乏节日消费的带动,需求有限,因此,短期内猪价或仍将呈下降、低谷趋势,影响养殖户整体补栏的积极性。
而蛋类终端消费需求整体较为平淡,禽料养殖的恢复也较为缓慢,饲料原料终端消耗仍不给力,大部分饲料企业观望心态居多,采购原料心态保持谨慎,即用即购。
深加工方面:国庆节后,下游产品阶段性补库对淀粉走货及价格形成支撑,DDGS双反税率提升促使订单转向国产令整体行情坚挺,淀粉企业及酒精企业开机率提升,但由于企业多看跌玉米后市,目前采购玉米多维持随用随买的采购方式,原料维持低库存。
(3)政策传闻再起,增添市场利空
今年正处于临储政策改革的第一年,近日伴随粮食安全责任考核指标及解读文件发布,各方利益主体对东北玉米收购政策的传闻再次议论纷纷,一是,10月11日消息,中储粮开会成立收购协调委员会,今年收购东北玉米,价格1400元/吨,按1:1.6扣量;二是,在轮换补库方面,黑龙江其他地区玉米收购价1200元/吨,吉林1300元/吨,扣量比1:1.5。若收购传闻属实,中储粮按市场化收购价明显低于目前东北地区玉米现货价,辽宁地区烘干新玉米出库价在1550-1580元/吨,黑龙江地区烘干新玉米价格普遍在1250-1300元/吨,东北玉米后期仍有下行空间。
综上所述,庞大的陈玉米库存量,再叠加2016年新玉米,供应压力庞大(总计约4亿吨),10-11月份,正处于新季玉米全面上市高峰期,供应面压力将对玉米现货价格形成巨大压制,市场悲观氛围弥漫,下游贸易商及企业多看空后市,采购原料心态保持谨慎,需求持续偏弱。四季度中期将可能是利空最为集中的时期,玉米价格或届时加速下行,甚至创造新低。
( 来源:东海期货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