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油菜菌核病、小麦纹枯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7-03-04   浏览次数:1302


一、发生趋势

预计油菜菌核病和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约8万亩和7万亩。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广泛存在。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常发性病害,常年中等以上程度发生;小麦纹枯病近年发生普遍,发生程度上升。2016年我市油菜菌核病和小麦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为9万亩和20万亩,田间残留菌源较多。2月24日系统调查,油菜菌核病平均亩子囊盘为667枚(0~2667枚),比前7年同期均值低19.2%。

2.田间两病发生期早,病情差异较大。油菜菌核病系统和小麦纹枯病1月4日田间调查初见,发生期明显早于常年。2月24日调查,病情差异较大,旱地移栽油菜已普遍发病,但水田直播油菜未见,平均叶病株率为1.0%(0~4%),比前7年同期均值高40.8%,目前未见茎秆发病。同日小麦纹枯病调查,发病田块主要为已拔节的早播田块,迟播小麦未见;加权平均病株率为3.3%(0~33%),加权平均病指为1.32(0~13.2),分别比前10年同期均值高124.5%和256.8%。

3.寄主及气候条件有利病害发生。去冬我地油菜、小麦播种期普遍推迟,长势偏弱,抗逆性差,主栽油菜和小麦品种多不抗油菜菌核病和小麦纹枯病。据气象部门预测,2017年春季(3-5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季内气温前期偏高,后期偏低,起伏变化较大。寄主及气候条件有利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和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等多种病害发生。

4.综合经验预测结果。根据“安徽省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预测模型中“综合经验预测”,油菜菌核病和小麦纹枯病分别为2.85级和3.30级。

三、防治意见

油菜田主治菌核病,兼治霜霉病;小麦田主治纹枯病,查治条锈病和蚜虫。

1.重视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小麦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油菜田适时摘除病老黄叶,提高田间通透性,减少病菌再侵染。

2.适期化学防治。油菜菌核病:在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30%)与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各施药防治1次。小麦纹枯病:早播已拔节小麦立即防治1次,迟播小麦于3月10日前后防治1次,重发田块隔10天后再治1次。小麦锈病:当田间发现小麦条锈病单片病叶,要立即摘除发病叶片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立即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大田条锈病病叶率达0.5%时,叶锈病病叶率达10%时,要立即进行普治。重病田块在首次喷药7~10天再防一次。

3.选准防治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亩用有效成分菌核净40~60克,或腐霉利37.5克,或啶酰菌胺15~25克,或咪鲜胺25克,或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67.5~90克。防治小麦纹枯病亩用有效成分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4%、蜡质芽孢杆菌16亿个/克)26克,或苯甲•丙环唑9克、或烯唑醇7.5克,或井冈霉素A10克,或丙环唑10克。防治小麦锈病亩用有效成分烯唑醇8克,或三唑酮10克,或丙环唑10克,或腈菌唑4克,或醚菌酯9克。防治小麦蚜虫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克,或啶虫脒2克,或氟啶虫胺腈1~1.5克,或噻虫嗪2~2.5克,或吡虫啉4克。

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用上述药剂,机动喷雾器对水30公斤,手动喷雾器对水60公斤均匀喷雾。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植保站)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