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看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7-04-04   浏览次数:1266

即将结束的3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涨势略显“疯狂”,其中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玉米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吉林省涨势突出,深加工企业三等玉米挂牌价格触及1540元/吨高位,而华北产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经历几番涨跌调整后达到1760元/吨高位水平,预计短期仍将以涨势为3月画上“句号”。南北港口玉米价格虽波动频繁,但涨势也未曾罢休,只是可惜的是南方港口进口谷物陆续到货,多数规模企业库存超过1个月水平令粮价上涨滞后,南北港口价格持续“倒挂”,目前市场有限供应和谨慎需求之间的博弈依旧。4月份即将来临,在东北余粮基本见底、临储玉米拍卖尚未启动而市场真假传闻不断的情况下,在市场供应进入“空窗期”之际,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又将如何演绎?市场看点又在哪里?下面笔者将结合掌握的情况作如下分析,仅供参考。

看点一:粮价“看涨”只是“空间”有限

首先对于东北产区而言,当前东北产区农户手中余粮仅1成左右,用粮企业仍然在积极建立库存,普遍提价收购,前期市场曾预测考虑到5月后拍卖粮的出库成本,后期东北地区玉米均价在1500元/吨波动的概率较大,目前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已经逐渐接近这一水平,加之贸易商手中仍有大量库存,预计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空间有限。其次对于华北产区而言,近日华北降雨天气影响玉米上量,加之贸易商和用粮企业增加备货支撑玉米价格。据悉国储拍卖将于5月1日之后陆续开始,但华北地区5-6月冬小麦也要面临收割上市,从以往年经验来看,在冬小麦收割前华北贸易商玉米库存仍面临集中出售,后期市场价格看涨动力不足。最后对北方港口而言,东北产区余粮数量快速下降,临储玉米拍卖尚有一个月时间,供应进入“空窗期”是带动次轮粮价走高的主要原因,而相比之下南方销区玉米价格走强显得颇为被动,从理论计算多数粮商处于小幅亏损的境地,这主要与一季度南方饲料企业库存普遍可达到1个月甚至更多,同时进口谷物连续到港以及饲料消费低位复苏有关,预计3月份国内禽料消费小幅回升5-10%,但1-3月饲料消费降幅达到10%-20%。另据统计,今年4月份南方港口进口高粱可达到22万吨,大麦可达到29万吨,相当于饲料企业一个月以上库存,因此4月份终端消费好转空间有限,这也将成为制约后期国内玉米价格上行的因素之一。

看点二:东北余粮见底而华北压力尚存

从东北产区来看,截至3月25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9261万吨,5日内累计收购235万吨,比前5日收购量下降114万吨,其中内蒙古收购1408万吨,辽宁收购2010万吨,吉林收购2714万吨,黑龙江收购3128万吨,目前东北地区农户余粮仅剩一成左右,市场收购进度趋缓。市场贸易粮仍有部分库存,但贸易商惜售心态较强,在原就有补贴政策基础上吉林地区饲料企业补贴再度加码,饲企以及深加工企业积极提价建库,预计4月份东北地区“抢粮”热闹景象仍将上演。从华北产区来看,华北地区玉米农户余粮在三成左右,相对东北而言较多,预计在冬小麦收割上市前将迎来余粮最后集中销售期,市场潜在供应压力仍将存在。

看点三:未来拍卖“高压线”不容小视

上周发改委发文表示,继续稳步有序消化玉米库存,在2017年5月至东北地区新产玉米上市前安排库存玉米销售,按照不打压市场原则确定销售价格,并合理把握销售时机与节奏,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然而超过2.3亿吨临储玉米库存已经成为悬在下游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若按照“不打压”、“5月至东北新玉米上市前安排”的销售原则来看,短期此消息对玉米现货市场利多,不过未来不利于玉米价格上行的因素诸多,除了临储玉米拍卖以外,市场上还有可用于饲料的托市稻谷拍卖以及中国大量购买进口谷物的行为是否会延续等。近日有消息称,中储粮建议国家将2012年的全部库存和2014年的部分库存先投放至南方市场,并建议2012年价格为1400元/吨、2014年价格为1450-1500元/吨等。据悉东北2012年破粮库存111万吨、价格1100元/吨,2013年分贷分还玉米黑龙江和内蒙古北部1200元/吨、吉林1300元/吨、辽宁1350元/吨,目前传言未得到证实,但是期货市场跌幅较大,不免让市场人士有所担忧,3月2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1709合约收盘1673元/吨,下跌35元/吨,跌幅2.05%,近月1705合约收盘1612元/吨,下跌24元/吨,跌幅1.47%。虽然上文信息仍未有正式文件以待落实,但由消息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国储拍卖即将开始,政策粮将打压近期过热的玉米现货市场,对价格一路上涨国内玉米起到降温作用,另一方面给南方销区饲料企业排忧解难,降低其对进口替代品的需求量。

总的来看,进入4月份以后在玉米市场供求双方博弈过程中,由于政策倾向“不打压市场”,供给侧略占上风,笔者认为粮价易涨难跌,当然在国内玉米价格走高之际,未来托市粮拍卖、进口谷物买船等不利因素也将会成为市场的“风险点”,必须同样引起关注。

( 摘自:新浪财经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