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
淮南市植保植检站
hnzbzjz@sina.com 第四期 2012—04-18
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小麦赤霉病具有爆发性、毁灭性的特点,2003、2010年在我市大发生,造成重大产量损失。今年小麦长势旺盛,丰收在望,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尤显重要,为此,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推行统防统治,确保午季小麦丰收。
一、发生趋势:该病属典型气候型病害,前期气候条件与大发生年份相近,对病菌形成十分有利,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将偏重发生。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广泛,带菌率高。据我站4月10-16日在孔店、九龙岗、杨公、史院等地调查,稻桩丛带菌率平均为15.7%,枝带菌率平均为3.6%,与重发年份2010年相近。
2、子囊孢子释放盛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我站4月13日、17日镜检稻桩子囊壳成熟度指数分别为62.3、78.6,推算子囊孢子释放盛期为4月24-28日,与我市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
3、主栽品种不抗病。我市主栽品种烟农19、济麦22、皖麦52等均不抗病,有利于该病发生。
三、防治技术意见
1、指导思想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针对今年气候特点,各地要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全面喷药预防,同时兼治穗蚜。
2、技术措施 推行病虫总体防治技术,结合防病、治虫、增施叶面肥、防干热风,开展小麦“一喷三防”。
3、用药方法 每亩用25%咪酰胺乳油60毫升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加25%吡蚜酮20克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克或10%吡虫啉40克,再加入磷酸二氢钾200克,手动喷雾器兑水40公斤,机动喷雾器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穗部。若花期多雨或多雾,赤霉病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施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