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9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12-09-01   浏览次数:2091

病虫情报

第十四期

安徽省泾县植保植检站   2012年9月1日


 


9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程度:总体偏重发生。

二、防治意见:迟熟单季稻、双晚以六(4)代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为防治重点,兼顾三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密切关注细菌性病害发生动态,因地制宜,实行总体防治。

1、防治适期:第一次9月9-11日,第二次9月20日左右。另外要根据水稻生育期适期施药预防穗期病害,稻曲病在破口前10-15天、穗颈瘟在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若破口抽穗期间遇阴雨天气,及时补治一次。

2、选用对路农药。防治稻飞虱选用烯噻克(烯啶虫胺+噻嗪酮)、吡蚜酮、毒死蜱、敌敌畏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阿维菌素、阿维·氟酰胺、丙溴磷等。防治稻螟虫选用阿维·氟酰胺、杀虫单+Bt等。防治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井冈·蜡芽菌等。防治稻曲病选用肟菌·戊唑醇、戊唑醇等;防治稻瘟病选用稻瘟灵、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等;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20%叶枯唑(美宙宝)、20%噻菌铜等。

3、规范用药技术。按照防治对象和技术规范,用准药量,加足水量,手动喷雾不少于60公斤(4桶水),机动喷雾不少于30公斤(2桶水),均匀喷雾,田间保持浅水层。


三、测报依据:

(一)、稻飞虱:预计以褐飞虱为主的六(4)代稻飞虱大发生,低龄若虫高峰期分别在9月上旬末和中旬后期。

1、灯下虫量偏少,峰次不明显,峰日虫量小,但褐飞虱比例高。

8月1日至8月25日灯下共诱虱692只,其中褐飞虱(296只)比例为42.77%(近3年同期均值为23.52%),二虱虫量比近3年同期均值的-61.25%,比2011年同期-58.21%,比2007年同期-90.21%;其中褐飞虱虫量(296只)比近3年同期均值-29.52%,比2011年同期+19.84%,比2007年同期-93.03%。8月12日、16日、20日、25日灯下出现弱小虫峰,峰日虫量分别为208/56(白/褐,下同)、112/16、8/88、0/64。

2、目前迟熟单季稻和双晚田间虫量偏高,褐飞虱所占比例大。

8月24日迟熟单季稻田大田普查,平均虫量1871头/百丛,比2011年+160.58%,比2007年-9.09%,比近3年均值+112.05%;褐飞虱比例为90.85% (近3年同期均值49.04%),虫态以低龄若虫为主,所占比例47.83%;平均卵量2480粒/百丛(最高11400粒/百丛)。其中达标田块(2000头/百丛)比例占40%,重发区域平均3055头/百丛,个别失治田块已出现“冒穿”倒伏。

8月24日双晚稻田大田普查,平均虫量1220头/百丛,比2011年+112.17%,比2007年-23.99%,比近3年均值+42.86%;褐飞虱比例为38.63% (近3年同期均值22.08%),虫态以低龄若虫为主,所占比例81.66%;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平均3.8头/百丛,2011年同期为0,比2007年-94.33%,与近3年均值相当;平均卵量1840粒/百丛(最高6600粒/百丛)。其中达标田块(1000头/百丛)比例占25%,重发区域平均1988头/百丛(最高5750头/百丛)。

3、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初见期偏早,数量大。

今年7月24日单季稻田间查见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比2011年和2010年早10-15天,与2009年和2008年相近,比大发生的2007年迟5天左右。8月24日大田普查,迟熟单季稻田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平均106.3头/百丛,比2011年+2026.00%,比2007年-34.79%,比近3年均值+231.50%;8月14日双晚稻田查见褐飞虱短翅成虫,比2011年早30天,比近三年早20天,与2007年相近,2007年同期7头/百丛。

4、食料及气候条件有利。

目前我县双季晚稻大部分处于拔节至孕穗期,迟熟单季稻处于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田间荫蔽,食料条件丰富,十分有利于六(4)代褐飞虱的滋生为害。8月中、下旬以来,我县多雷阵雨天气,晚秋不凉,对褐飞虱发生非常有利。

5、异地(回迁、台风)虫源的影响。

9月上中旬,如果受异地(回迁、台风)虫源的影响大,将加重六(4)代褐飞虱发生程度。另外随着单季稻的黄熟收割,大批成虫会转移到临近的双晚和迟熟单季稻上取食、产卵,集中为害。如2006年受本地虫源和异地虫源共同作用,迟熟单季稻和双晚上出现了高密度虫口。


(二)、六(4)代稻纵卷叶螟:预计六(4)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轻发生,本地虫源低龄幼虫盛期在9月20日左右。

1、田间蛾量持续走低。双晚田自8月14峰日以来,田间蛾量持续降低,大田系统赶蛾,见下表: 单位:月/日、只

日期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蛾量

328

344

608

888

744

760

680

408

408

456

日期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蛾量

440

296

216

192

144

136

72




2、田间残虫量低,卷叶率低。8月24-25日双晚大田普查,平均百丛虫量42.7头(0-240头,其中低龄幼虫占87.5%),比2011年-36.0%,比近三年均值-83.6%。目前正值五(3)代后峰防治适期,但近期的雷阵雨天气对防效有不利影响;田间卷叶率2.7%,比2011年-42.2%,比近三年-47.1%。

3、田间卵量低。8月24-25日双晚大田普查,平均百丛卵量282.7粒(0~560粒),比2011年的-0.2%,比近三年均值-71.1%。

4、其它条件:当前的气候条件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无不利影响,近期的雷阵雨天气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发育。


(三)、纹枯病:预计迟熟单季稻和双晚中等偏重发生。

1、菌源充足。水稻纹枯病是我县水稻常发性病害,连年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广泛存在。

2、目前迟熟单季稻和双晚纹枯病已普遍发生,病情发展迅速。

8月24日大田普查,迟熟单季稻平均病丛率23.6%(4.0-44.0%)、病株率10.56% (1.83-25.49%)、病指2.48(0.51-6.14),分别比2011年同期+96.67%、 +87.23% 、+2.90%,比近3年均值-38.59%、-57.14%、-77.10%;双晚平均病丛率45%(10-76%)、病株率24.42%(2.3-48.68)、病指4.91(0.46-9.74),分别比去年同期+200%、+128.22%、+101.23%,比近3年均值+42.71%、+3.93%、-10.84%。

3、水稻生育期及气候条件有利。目前我县迟熟单季稻大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双晚大部分处于拔节期至孕穗期,田间植株郁闭,加上近期多阴雨高湿天气,十分有利于水稻纹枯病扩展流行。


(四)、三代二化螟 见本站第十二期病虫情报。

(五)、穗期病害:预计以穗颈瘟、稻曲病为主的穗期病害在部分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

1、菌源广泛存在。受前期多雨寡日照天气影响,稻叶瘟在部分中稻感病品种(Y两优系列、丰两优系列、新强8号、新两优系列、扬两优6号等)上偏重发生,少数田块出现“坐棵”,发病田块平均病叶率42.48%,平均病指19.32。8月26-27日单季稻穗瘟调查,发病田块平均病穗率45.31%,平均病指16.46。稻曲病是我县单季稻和双晚穗期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发生均较重。

2、感病品种的种植比例大。今年我县种植的迟熟单季稻和双晚品种主要以两优系列和糯稻为主,基本上不抗穗颈瘟和稻曲病。

3、山区小气候有利于病害流行。我县地处皖南山区,早晚温湿大,雾露天气多,加之近期阴雨天气多,十分有利于穗颈瘟、稻曲病等穗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