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已经过去了,正在“丰收盛世”中的小麦目前的市场流通量也日益减少,而且随着小麦行情的日趋清淡和雨后麦质量日益“腐败”,不少贸易商对小麦的价格走势逐渐失去了信心,观望心理逐步增强,那么,小麦的行情真的会“一落千丈”么?后期的走势真的会“不堪一击”?笔者认为,我们的小麦不会倒下,而且会在9月末全国新季小麦购销结束之前延续今年的“丰收盛世”。
近期,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戴亮采访了全国各省的新季小麦上市情况,在华北一带(山东,河北,河南)和江南一带(江苏,安徽),新季小麦大量上市,收购价普遍和最低收购价持平,且今年整体来看除了山东新季小麦比去年差一点之外,其他地区的新季小麦质量均好于去年,但随着购销进度的加快,很多雨后麦的购销开始令人头痛了起来,河南,江苏,安徽的雨后麦由于质量较差,不完善粒超标,色泽,气味等状况都赶不上雨前麦。所以要货的比较少,好在饲料麦和不完善粒超标的麦子数量不是很多,所以也没有造成新季小麦质量和购销价格“由盛转衰”的现象,整体依旧是繁荣丰收的局面。但是像在陕西,甘肃一带,情况就不同了,由于那边今年的麦子芽麦多,且同比去年产量减少了很多,这不管是对贸易商还是粮点、厂家,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且收购价格比较乱,基本没有外发走货。所以,尽管现在收购量不多,陕甘一带的贸易商们和粮点也十分不满意目前新季小麦的质量。大家都不卖货,有价无市。与此相比,山东,河北虽然有大风天气导致部分新季小麦出现了倒伏现象,但由于当地政府和农户防治得当,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受灾的现象,而且今年雨后收割的江苏麦和安徽麦的质量都远远超过了去年,收购价普遍达到了1.05元/斤以上,江苏地区的二等粮收购价已经报到了1.16-1.18元/斤,都没有赤霉病和芽麦,不得不说这相比去年来讲是一个质的飞跃,目前,华北和江南一带主产区新季小麦销往粮库或者面粉厂的还是占据多数,饲料麦还是较少,这样质量的新季小麦在全国范围内全部上市时候质量的差距很小,拉不开档次,价格自然而然的不会下跌,而且今年的新季小麦整体来看购销进度较快,贸易商出售积极性比去年高出很多。今年小麦的质量和购销状态今后的一个月中将会是什么走势呢?下面就由笔者为您分析一下今年小麦能挺住“丰收盛世”的原因:
质量好的粮食还是多数,贸易商购销积极性高于去年
据了解,今年新季小麦上市质量普遍较高,除湖北省之外,其他省份的雨前麦不完善粒都能控制在国标以内。而且没有赤霉病,萌动等现象,江苏,河南,安徽的新季小麦整体购销进度明显加快,而且大部分麦子都是销往中储粮库,面粉厂都很少,这不得不说明今年的小麦质量好的真的是大多数。
今年粮库收购标准较为严格,其实这个标准上市地区的新季小麦达标率比去年多出很多,加上产量减少,所以贸易商和粮点的新季小麦销往粮库的日益增多,没有开启托市收购的省份也都销往面粉厂或者加工厂,基本上没有饲料麦的出现,而且,安徽和江苏有很多地区的新季小麦已经进入了购销后期阶段,甚至快要进入尾声,目前已经在大体上形成“丰收盛世”格局,之后的新季小麦也只能是延续现在的质量和状态,在质量上不会有大的变动,如果说雨后麦质量差,且数量不断增多,那只是冰山一角,并不影响主流的趋势。
非主产区虽然质量较差,但购销量少,不影响全局
今年,非主产区(甘肃,陕西等地)今年的新季小麦质量相对较差,主要体现在芽麦超标,赤霉病较多,加上今年的产量小于去年,很多非主产区贸易商担心今年的小麦卖不上价,没有利润,所以迟迟观望市场,没有出货。不仅如此,非主产区农户手中的粮食也并不是很多,而且惜售情绪较高,不愿意售粮。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行情小麦能挺得住后市吗?但是答案是肯定的,能。
为什么能?首先,非主产区虽然雨后的小麦质量较差,但是雨前麦的质量一点也不次于主产区的小麦,所以,大家不卖雨后麦,并不是说也不愿意出售雨前麦,而且近期以来,贸易商手中的雨前麦基本上出售的差不多了,而且雨前麦的量不比雨后麦少到哪里去,所以并不影响贸易购销火热积极的成度。其次,很多贸易商采购主产区质量好的新季小麦在本地或本省出售,虽然利润不多,但是整体上看,贸易商采购主产区省份小麦的购销量和积极性还比较高,消耗速度也比较快,这也是不影响全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浅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季小麦尤其是质优小麦会在购销结束之前一直处于“盛世”,但随着购销进度的加快,基层粮会越来越少,很多厂商可能会收购困难,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状态,如果不出极其异常的自然状况,“盛世”不会“由盛转衰”。但具体情况还要看实际的各方面情况。但综合来看,全国大丰收局面会继续延续到收尾购销。
( 摘自:中国粮油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