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七(5)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2-09-21   浏览次数:2050


 

一、发生情况:

1、稻纵:预计中等至偏重发生。

依据:

(1)田间虫量高,蛾峰明显:据9月上旬普查,迟熟稻田六(4)代残虫世代重叠发生,卷叶率平均2.5%,高的15.4%,幼虫量平均42头/百丛,严重田块达230头/百丛。田间赶蛾, 9月15-18日出现蛾峰,亩蛾量平均2000只,高的达6000只以上。百丛卵量平均240粒,高的1300多粒。以嫩绿、密植的迟熟稻田蛾、卵量高。推测七(5)代低龄幼虫盛期在9月27-30日。

(2)虫源田面积大,承受田面积小:

目前我县一季早中稻正在大面积收割,迟熟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前后,植株嫩绿,稻纵蛾已陆续向迟熟稻田迁移,易造成集中为害。

(3)近期我县多阴雨天气,气温比常年偏高,有利于稻纵产卵、卵孵、幼虫存活。

2、稻飞虱: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至大发生。

依据:

(1)据我站9月15-19日迟熟稻大田普查,田块间虫量分布不均,一般240-550头/百丛,平均360头/百丛,防治不力或漏治或未用药田块发生重,重发区域平均2600头/百丛以上,少数出现“冒穿” 田块,百丛虫量高达10000头。以褐飞虱为主,占91.3%,短翅型19头/百丛,中、高龄若虫占76.7%。预计七(5)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在10月上旬。

(2)随着我县一季早中稻大面积收割,田间残虫陆续向迟熟稻田迁移、聚集,将加重迟熟稻田的发生、为害程度。

(3)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本地多阴雨天气,平均气温19℃以上,有利稻飞虱的取食、繁殖。

二、防治意见:

1、总体防治时间:9月30日-10月2日。

2、防治对象田:迟播(机插、直播)稻。

3、防治策略:主治七(5)代稻飞虱、稻纵,兼治三代二化螟、大螟、三化螟。

4、防治指标:稻飞虱1500头/百丛;稻纵百丛低龄幼虫50条。

5、防治药剂:

防治稻纵每亩可选用:(1)50%二嗪磷100毫升;(2)30%甲维·毒死蜱40-60克;(3)5.4%阿维菌素30-40ml;(4)25.5%阿维·丙溴磷80-100毫升;(5)3.6%水·马乳油80毫升,兼治三代二化螟、大螟、三化螟。

防治稻飞虱每亩可选用:(1)10%烯啶虫胺20毫升;(2)60%烯啶·吡蚜酮10-14克;(3)40%啶虫脒6-8克;(4)25%吡蚜酮·噻嗪酮20-24克;(5)5%脒蚜胺36克。

防治时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来源:全椒县植保站)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