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油菜菌核病和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1-03-26   浏览次数:2012


 

一、油菜菌核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中等发生。

(二)预测依据:

1、油菜菌核病是我县常发病害,流行频率较高。据我站3月6日、3月11日、3月16日、3月21日、3月26日系统田调查叶病株率分别是0.33%、0.33%、0.33%、1%、1.2%,茎病株率0-0.3%,低于正常年份。2月28日、3月6日、3月13日、3月21日大田普查,平均病叶株率0.03-0.33%,茎病株率0-0.2%,比近三年同期均值降低10.2%;平均病情指数0.05,低于同期正常年份。

2、气候条件。3月下旬和4月上旬是我县油菜进入始花期和盛花期,生育期较往年推迟3-7天,期间雨水较往年偏少,总体不利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但是随着气温回升,湿度偏大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

3、品种不抗病。我县种植的双低油菜品种为秦油、皖油等,均为不抗菌核病品种。

二、油菜蚜虫:

(一)发生趋势:预计中等偏轻发生。

(二)预测依据:油菜蚜虫基数较大,但今春以来,长期低温阴雨,蚜虫数量不断下降。据我站3月26日系统调查,有蚜株率14%,百株蚜量104头,少数田块百株蚜量308头,分别较去年下降15.2%、50.3%。但是随着气温上升,油菜蚜虫抗药性增强,数量也会上升。考虑到2011年,有的田块减产达到30%,甚至绝收,对蚜虫的防治,特别是抽薹至结荚期,不能忽视。

三、防治时间:现蕾初花期即主茎开花达到90%以上,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以上进行第一次防治;盛花期即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进行第二次防治。

四、防治指标:

1、菌核病叶病株率10%以上,茎病株率1%以上。

2、油菜蚜虫每蕾虫量3~5头或百株虫量1000头。

五、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清沟沥水,降低湿度,去除老病叶,减少病虫源。

2、药剂防治:亩用25%咪酰胺乳油50毫升或5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克或20%丙环唑乳油15克;另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6克或亩用4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10克,机动喷雾器兑水30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病虫兼治。

防治油菜菌核病可结合叶面喷肥同时进行,每亩喷施25%安卡硼锌40克或21%富利硼20克或普通硼肥100克;对营养缺失田块每亩可加入多肽速效有机钾50毫升。

注意事项:

一是掌握喷雾时间,阴天全天喷雾,晴天上午11点前,下午15时后喷务效果好。二是严格按照药水比例进行稀释,以防出现药肥害。三是微风天要顺风向喷雾,大风天不宜喷雾。四是妥善处理用过的药袋及药瓶肥料包装物,避免人畜中毒和造成环境污染。(全椒县植保站 2011年3月26日)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