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省植保总站:小麦病虫害或偏重发生

发布时间:2017-11-18   浏览次数:1297


省植保总站近期召集我省小麦主产区植保技术人员对新年度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会商,预计我省小麦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叶锈病、条锈病)有偏重以上流行的可能,土传病害(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明显上升,小麦蚜虫偏重以上发生。专家建议,农户在小麦拔节初期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麦蜘蛛、苗蚜;小麦齐穗见花期,以赤霉病为主实施总体防治,其中淮北麦区以赤霉病、穗蚜为主,实施总体防治。采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专家建议,农户应采用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技术,每100公斤小麦种子用悬浮种衣剂苯醚·咯·噻虫有效成分160-240克、或苯醚甲环唑6-9克、或咯菌腈3.8-5克、申嗪霉素1-2克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少病菌侵染。地下害虫常发地区农户可以采用杀虫剂拌种防治技术,每10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分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20-158克,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40克,或辛硫磷80克进行拌种;拌种时将药剂加水1.5公斤稀释,用喷雾器边喷边拌,拌后堆闷1-2小时,再摊开晾干即可播种。拌种时注意把握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地区,亩用有效成分辛硫磷颗粒剂120克于耕地前撒施。

赤霉病的防治

专家预计,小麦赤霉病需防面积约7000万亩次。农户可在小麦齐穗见花期时,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持效性较好且对锈病、白粉病有兼治作用的复配药剂,如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戊唑·百菌清、戊唑·噻霉酮、井冈·蜡芽菌、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灵、咪锰·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氟环·多菌灵、烯肟·多菌灵等,或选择氰烯菌酯单剂与戊唑醇混用,兑水喷雾预防;若花期多雨或多雾露,应在药后5天左右,再喷施防治一次,根据气候变化等视情开展第三次防治。首次防治应足量用药。

纹枯病的防治

专家预计,小麦纹枯病需防面积约2600万亩次。农户应以秋播期药剂拌种防治为主,小麦返青后期至拔节初期施药防治。具体防治指标是,当病株率为10%时,农户可亩用有效成分井冈·蜡芽菌 (井冈霉素4%、蜡质芽孢杆菌16亿个/克)26克,或苯甲·丙环唑9克、或烯唑醇7.5克,或井冈霉素A10克,或丙环唑10克。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天左右再防一次。遇涝时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锈病与白粉病的防治

专家预计,小麦锈病需防面积1200万亩次,小麦白粉病需防面积450万亩次。农户在田间发现小麦条锈病单片病叶,要立即摘除发病叶片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立即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当大田条锈病病叶率达0.5%,叶锈病病叶率达10%,上三叶白粉病病叶率达15%时,农户应开展防治。可亩用有效成分烯唑醇8克,或三唑酮10克,或丙环唑10克,或腈菌唑4克、或醚菌酯9克,或氟环唑7.5克,喷雾防治。重病田块在首次喷药7-10天再防一次。

小麦虫害的防治

小麦蚜虫。专家预计,小麦穗期蚜虫3400万亩次。农户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重点保护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 (苗期300头/百株,穗期500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农户可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克,或啶虫脒2克,或氟啶虫胺腈1-1.5克,或噻虫嗪2-2.5克,兑水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后期穗蚜发生量大时,可选用高氯氟·噻虫、联苯·噻虫胺、高氯·啶虫脒等药剂进行防治。

小麦红蜘蛛。可亩用有效成分联苯菊酯1.2-2克,或阿维菌素0.2-0.4克。鉴于防治小麦红蜘蛛登记药剂品种少,农户在生产上也可选用其它作物登记的杀螨剂。

小麦吸浆虫。在吸浆虫常发区,农户可在中蛹盛期亩用有效成分敌敌畏 100-120克,啶虫脒 7克,或辛硫磷80克拌细土20公斤于傍晚均匀撒到麦田,并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成虫盛期亩用有效成分高效氯氟氰菊酯0.35-0.55克,兑水喷雾防治。

( 来源:省植保总站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