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板结、盐碱化该咋应对

发布时间:2018-01-29   浏览次数:1377


土壤板结、盐碱化、菌群失调等问题长期影响农事耕作和作物收成,给农民朋友造成困难。现针对这三种土壤破坏类型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解答。

一、土壤板结

形成原因:土壤有机质不足,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造成土壤板结。

造成危害:土壤板结对作物的危害,一是根系下扎困难,二是即使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出现沤根现象。

解决措施: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减少化肥的施入量;节水灌溉,尽量利用地上水;推广秸秆还田,提倡免耕,减少土壤流失;使用土壤改良剂。

二、土壤盐碱化

形成原因:长期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不足,氮磷钾施肥比例不合理,导致土壤中盐离子增多,妨碍根系正常吸水,从而影响植株生长。

造成危害:由于土壤盐分的增加,作物吸水困难,根系生长不良,抗逆性降低。作物易出现“生理干旱”而死亡。由于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渗透势增高,从而使土壤水势降低,导致氮磷钾营养物质缺乏,制约农作物生长,再甚者可导致盐害、死亡。

解决措施: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植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可收到脱盐与培肥的效果。

三、土壤菌群失调

形成原因: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菌,可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这些菌会引起土传病害,造成死秧、死苗。由于高度集约化、高复种指数、高肥料和农药用量,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导致土壤菌群的失调。

造成危害:可导致土壤不通透、不保水不保肥、营养匮乏、地力衰竭,引起土传病害等。

解决措施:增施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等。(省“12316三农”土壤肥料专家 顿志恒)

( 来源:甘肃农民报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