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
第一期
安徽省泾县植保植检站 2013年3月11日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预计总体中等发生,感病品种中等偏重发生。
二、预报依据:
1、田间子囊盘萌发早,数量较常年偏多。
据我站监测,今年2月20日初见子囊盘萌发,比2011年早5天,比2012年早20天;近日在丁家桥、泾川、云岭、琴溪等乡镇大田普查,每平方尺0-12枚,平均0.93枚/平方尺,折合5580枚/亩,是去年同期的6.6倍,近3年同期均值的5.4倍。目前田间已初见油菜菌核病病叶。
2、寄主条件适宜。2月中旬以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灾害性天气造成油菜植株抗逆性减弱。目前,在田油菜正从蕾苔期进入开花期,处于易感生育期,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病菌的侵入和流行。且我县种植的油菜品种大多不抗油菜菌核病,为病害流行提供了适宜的寄主条件。
3、气候因素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测,3月中旬~4月上旬我县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略高于常年,但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对油菜菌核病发生较为有利。
三、防治意见:
为确保我县的油菜丰产丰收,各乡镇农业部门要及时做好油菜菌核病的监测与防治指导工作。主要防治措施建议如下: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开好“三沟”,及时排除田间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油菜生长中后期适时摘除病老黄叶,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菌侵染机率。
2、化学防治。
(1)、防治适期、次数:总体实行两次防治,于油菜初花期(主茎开花株率达95%以上,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进行第二次防治。
(2)、推荐防治药剂:亩用①40%菌核净WP100克; ②50%腐霉利WP75克升;③ 50%烟酰胺颗粒剂24克;④ 25%咪鲜胺EC50毫升。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机动喷雾器兑水30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须全株上下喷洒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若药后降雨,必须及时补治。
(3)、若田间发生蚜虫,注意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