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麦苗情有差异 施肥防病要加强

发布时间:2018-03-23   浏览次数:1378

由于受到去年秋季连阴雨和播后连续两个月无有效降水共同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小麦整地播种比常年推迟2—3周,冬前分糵、次生根少,冬前苗情差。今年元月份两次较大强度的降雪,虽然补充了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部分冬前未发芽种子陆续发芽。针对目前小麦苗青,农户应采取哪些田管技术措施?为此,记者采访了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汪建来研究员。

总体苗情不如往年

“开春以来,随着温度升高,追施返青肥、化学除草等田管措施的到位,全省小麦苗情持续好转,一、二类苗比例上升,但总体苗情不如往年。”汪建来告诉记者,目前苗情、墒情、病虫情对小麦生产有利有弊。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苗足,二是冻害轻,三是虫害相对较轻。降温有利于灭杀部分越冬虫卵和病菌,减轻了越冬基数。

但是,当前小麦生长的不利因素同样存在,主要是今年晚播弱苗面积大,分糵和次生根少,群体总体偏小;麦田杂草和小麦纹枯病等病虫草害发生较重;整地质量差,表层秸秆比例大,赤霉病菌源充足,加上生育期差异大,赤霉病发生风险增加。

追施拔节肥

拔节期是小麦分蘖两极分化、小穗小花发育的关键时期,追施拔节肥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争取穗大粒多并改善品质。汪建来建议,对于没有追施返青肥的麦田,农户可在3月中下旬趁雨(墒)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对于追施过返青肥的麦田,可视苗情,推迟到3月底至4月上旬追施拔节肥,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返青期与拔节期的追肥总量不宜超过12.5公斤尿素。

对尚未进行化学除草或除草效果差且未拔节的麦田,农户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做好化除扫尾工作。要严格按照推荐剂量、适宜浓度、使用时期和技术操作规程施药,以免发生药害。江淮、沿淮稻茬麦地区或淮北低洼地块,要及时清沟理墒,降湿防渍,达到雨止田爽。

病害防治要跟上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条锈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户要加强条锈病监控,按照“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控制发病中心,及时喷洒三唑酮、丙环唑和戊唑醇等杀菌剂,压低早春菌源,减轻或推迟条锈病春季流行期。对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等发生较重的田块,在病株率达10%时,选择使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咪鲜胺等药剂进行喷药防治,要用足药液量,均匀喷淋麦株茎基部。

汪建来告诉记者,今年的“一喷三防”工作以防赤霉病为主,同时兼顾条绣病、叶锈病、根腐病、白粉病、蚜虫和早衰等防治。农户要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做到把准时期、两次防治不动摇,即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对大户或扬花期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可提前到抽穗期打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还应实施第三次防治。

农户防治赤霉病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叶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兼顾选用防控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的药剂。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兑足水量,对准穗部,均匀喷雾。

(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