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任务
全省水稻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今年我省单季稻主要病虫总体将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主要害虫偏轻至中等发生,主要病害偏重发生。全省单季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5670万亩次,需要防治面积约5500万亩次。
二、防治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拔节期控制在10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纹枯病病株率控制在20%以下;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内。
三、关键技术措施
1.明确防治重点。
从全省范围看,单季稻要突出以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重点防治对象,兼顾水稻等其它病虫害防治。
2.加强田间管理,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要科学管理肥水,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水稻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要积极推广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3.把握关键时期实施总体防治。
单季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当地不同病虫发生种类,于主害期或易感病虫敏感生育阶段实施总体防治,从而达到治主兼次、一防多治和节本增效的防治效果。
(1)江淮南部及其以南稻区:7月中旬后期至7月下旬初,主治纹枯病、二化螟,兼治稻飞虱,查治稻叶瘟等;8月上旬查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2)江淮中北部及沿淮稻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治纹枯病、二化螟,兼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查治细菌性病害、稻叶瘟等病虫。
(3)适期预防穗期“两病”。要根据水稻生育进程适时药剂预防稻曲病、稻瘟病 (稻曲病、稻穗瘟要分别于水稻抽穗前10-15天、3-5天药剂预防),如遇阴雨天气,第一次防治7-10天后再防治一次。
4.实行达标防治。
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为百丛低龄幼虫50头。灰飞虱百丛虫量80头(秧田每平方米50头)。二化螟每亩累计卵量100块。纹枯病病丛率10%。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5.选准对路农药,规范用药技术。
稻飞虱选用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三氯苯嘧啶等;
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阿维•氯苯酰、阿维•抑食肼、氯虫苯甲酰胺、短稳杆菌、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等;
防治稻螟虫选用阿维•氯苯酰、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甲虫肼等。
防治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井冈•嘧菌酯肟菌•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井冈霉素A等;
防治稻瘟病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三环唑、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或生物农药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
防治稻曲病选用戊唑醇、戊唑•嘧菌酯、噻呋•嘧苷素、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
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噻菌铜、噻唑锌、农用链霉素、叶枯唑。
各地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和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 来源:安徽省植保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