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
入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59毫米,较常年同期(130毫米)异常偏多1倍,为1961年以来最多。降水空间分布为:合肥以北70(砀山)~200毫米,合肥以南至沿江200~300毫米,江南300~572毫米(黄山市)。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地区异常偏多8成以上,其中淮河以南大部偏多1~1.7倍。全省53个市县降水排在历史偏多年的前三位,其中淮河以南有38个市县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
2.雨雪持续时间长,降水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
全省平均降水日数为4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1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累计降水日数:淮河以北16(砀山)~30天,沿淮至江淮之间30~40天,沿江江南40~65天(黄山区),全省有51个市县降水日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最长连续降水日数:江北大部4~8天,大别山区南部及沿江江南9~18天,主要出现在2018年12月上旬、2019年1月上旬及2月上中旬,其中固镇、青阳、泾县、黄山市等12个市县连阴雨日数为历史同期最长。
3.日照时数为1961年以来最少
入冬以来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8小时,较常年同期(372小时)偏少5成(194小时),为1961年以来最少,59个市县日照为同期最少。日照时数呈北多南少分布:沿淮淮北大部200~283小时(萧县),沿淮西部及淮河以南91(东至)~200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分地区日照偏少150小时以上,其中大别山区、沿江江南大部偏少200小时以上。
4.平均气温与常年持平,2月以来≥0℃积温偏少
入冬以来全省平均气温为4.0℃,较常年同期偏低0.1℃。2018年12月接近常年,1月偏高0.8℃;2月以来(1-27日)显著偏低1.3℃。≥0℃的活动积温江北60~120℃•d,沿江江南100~170℃•d,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偏少5~65℃•d(图1)。
图1 安徽省2018年12月1日~ 2019年2月27日≥0℃积温(左)和积温距平(右)
5.淮河以南普遍达中等以上强度连阴雨
根据安徽省连阴雨监测指标,全省有53个市县达到中等及以上强度连阴雨,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其中有35个市县达最强等级连阴雨(图2)。主要连阴雨过程出现在12月2-12日、12月19-23日、12月30日-2019年1月12日、2月3-21日。
图2 入冬以来连阴雨过程强度等级分布
二、对农业影响分析
调查发现阴雨天气对设施农业和在地蔬菜影响最大
2月25-27日省农业气象中心联合宿州、合肥、宣城农业气象分中心组织开展皖北、江淮、皖南三个片区的农业气象灾害实地调查。调查发现12月以来的持续阴雨寡照气候条件主要对我省春季蔬菜生产,特别是育苗生产影响大,小麦、油菜影响相对较小,春茶生长基本正常。
设施大棚光照不足,果蔬生长缓慢、病害重。蔬菜生产方面,由于温光不足,苗床植株生长缓慢、病害加重,劣质苗比重增加,成苗率低,直接影响早春蔬菜生产;草莓落果增加、畸形果增多、成熟期推迟。此外,持续多雨导致设施蔬菜棚内过湿、病害加重,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受天气影响,蔬菜外销运输成本上升,市场菜价拉升。
图3 池州市大棚莴苣灰霉病严重(左),桐城市大棚蔬菜叶片发黄腐烂(右)
图4 宣城市小麦 (左)和油菜(右) 田间积水
春茶生长基本正常。当前我省丘陵茶树开始萌动,山区茶树仍处于休眠期。阴雨寡照天气对丘陵地区早春茶影响较大,导致茶芽生长缓慢,影响早春茶产量和茶农收益。山区处于休眠期的茶树对光照的需求较弱,受影响较小。此外降水偏多为春季茶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仅局部低洼地块出现了渍害,对茶树生长有一定不利影响。
图5 宣城丘陵茶叶(左),泾县山区茶叶(右)
三、未来天气与关注重点
预计3月上旬受较弱冷空气影响,1-2日、4-5日和7日前后有三次降水过程。1-2日全省降水明显:1日淮河以南有中雨,部分地区大雨,其中沿江江南局部暴雨,夜里大别山区南部和江南有雷暴或短时强降水等对流性天气;2日江南有中雨,局部大雨。4-5日大别山区和江南有中雨。7日我省南部还有一次降水过程。旬降水量大别山区和江南偏多2~4成,其他地区接近常年。旬平均气温全省接近常年略偏高。
关注重点
1.连阴雨与湿渍害。未来连阴雨天气或将持续,湿渍害累积影响或将显现,需重点关注农田湿渍害对小麦油菜生长及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影响;蔬菜播种育苗需注意避开阴雨天气。
2.低温寡照对在地蔬菜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 来源: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