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中等发生。
二、防治意见:
1、 防治对象田:早稻大田、单季稻秧田、早栽单季稻大田。
2、防治适期:双季稻区:5月22日-26日;单季稻区:5月30日-6月2日。重发区7天后再防治一次。
3、防治技术:推行翻耕灌水灭蛹、栽培避螟、种植香根草等农业措施的基数上,积极推广二化螟性诱、释放稻螟赤眼蜂、人工摘除卵块等技术措施控害。二化螟于化学防治适期内对亩卵量达100块或枯鞘团达80个以上的田块用药防治一次,虫情重发地区、有多个发蛾高峰的地区视虫情再及时开展补治。防治药剂推荐卵孵始盛期亩用6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80~100毫升,或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40毫升。大螟结合二化螟防治开展兼治。
三、预测依据:
1、冬后残虫总体较上年减少。二化螟冬后亩残虫量宣州、郎溪、广德、宁国、泾县、旌德、绩溪分别为203.6头、1247.4头、1559.9头、870头、3672头、1409头、701.6头,分别比上年低55.7%、60.8%、4.4%、9.4%、69.7%、80.2%、1.9%,越冬死亡率郎溪、宁国、旌德、绩溪分别为2.0%、13.7%、39.4%、10.7%。
2、灯下诱蛾量总体偏低。灯下诱蛾,宣州、泾县、郎溪、宁国分别于4月15日、17日、25日、5月6日初见,宣州较上年早4天,与近三年均值相近。灯下累计诱蛾,截止5月9日郎溪为99头,比上年同期低62.8%。截止5月12日宣州、泾县、宁国分别为95头、21头、24头,宣州分别比上年同期、近三年同期均值低58.3%、71.3%,泾县分别比上年同期、近3年同期均值低60.7%。宁国比上年同期减低69.6%。
3、发育进度总体略偏迟。宣州4月28日剥查,化蛹率为55.5%,羽化率为14.8%,1-6级蛹分别占3.7%、3.7%、7.4%、7.4%、11.1%、7.4%。郎溪4月12日剥查,四龄、五龄、蛹分别占6.18%、92.7%、1.03%。泾县4月9日桃花潭镇剥查,化蛹率为6.06%;4月12日榔桥镇剥查,化蛹率为10.53%;4月18日在泾川镇剥查,羽化率和化蛹率分别为2.7%、18.92%;4月26日昌桥乡剥查,羽化率和化蛹率分别为2.04%、65.31%。宁国4月22日剥查, 1-5级蛹分别占7.8%、10.7%、10.7%、8.7%、5.8%。根据发育进度推算,预计二化螟发蛾高峰期在5月中旬,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前期。
(来源: 市种植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