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成交各类粮油405463吨,较上月减少89171吨,其中国家政策性粮油成交360386吨:2014年中晚籼稻成交49690吨,成交率60.6%,成交均价1837元/吨;2015年中晚籼稻成交278712吨,成交率37.33%,成交均价1978元/吨;2018年中晚籼稻成交31984吨,成交率25.22%,成交均价2528元/吨。地储系统成交45077吨,其中:2018年粳稻成交3101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2600元/吨;2016年小麦成交1200吨,成交率33.33%,成交均价1720元/吨;2018年优质中晚籼稻成交17710吨,成交率54.59%,成交均价2629元/吨;2019年早籼稻成交4586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2790元/吨;2015年中晚籼稻成交92吨,成交率33.45%,成交均价1560元/吨;2016年中晚籼稻成交331吨,成交率26.23%,成交均价1560元/吨;2017年中晚籼稻成交2890吨,成交率60.42%,成交均价2049元/吨;2018年中晚籼稻成交15167吨,成交率80.1%,成交均价2636元/吨。
从8月份湖北市场交易结果来看,成交量较上月减少,主要是因为国家从7月11日起暂停了2014-201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从7月15日开始,也暂停了2013-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早籼稻竞价销售,因此8月份国储粮竞价交易品种只有中晚稻。随着9月份中晚稻逐步上市,国家8月27日也发布公告称,自9月2日起,暂停2013年至2016年产最低收购价粳稻、2017年至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南方(江苏、安徽、河南)粳稻以及2013年至2018年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竞价销售。
随着7月份早籼稻开始上市,8月份早籼稻进入收购高峰期。月底随着早稻收购接近尾声,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2627万吨(525亿斤),比2018年减少232.5万吨(46.5亿斤),下降8.1%。2019年全国早稻、夏粮合计总产量16801万吨(3360亿斤),比2018年增加60.6万吨(12.1亿斤),增长0.4%。
今年早稻生产的主要特点是播种面积减少、单产降低。一方面早稻播种面积继续减少。今年早稻播种面积4450千公顷(6675万亩),比2018年减少341.3千公顷(512.0万亩),下降7.1%。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导致全国早稻产量减少203.7万吨(40.7亿斤),占早稻减产总量的87.6%。早稻播种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当调减低质低效早稻种植,改种优质高效单季稻或其他特色经济作物。二是由于早稻种植比较效益低,加之“双抢”劳动强度大,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农户选择“双季稻改单季稻”等。三是早稻播种移栽期间,湖南、江西、广东等地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春播进度,致使部分地区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另一方面早稻单产略有降低。今年早稻单产为5902公斤/公顷(393公斤/亩),比2018年减少64.8公斤/公顷(4.3公斤/亩),下降1.1%。早稻单产虽较上年有所降低,但仍属历史第二高。由于单产降低影响全国早稻产量减少28.8万吨(5.8亿斤),占早稻减产总量的12.4%。单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早稻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整体偏差。一是早稻移栽返青期间,湖南、广东等地降水偏多,日照较少,早稻个体发育较弱。二是拔节抽穗期间,早稻主产区遭遇持续降雨,不利于早稻扬花授粉,局部地区稻穗结实率降低。三是灌浆收获期间,江南及华南地区遭受连续降雨天气,部分地区早稻田块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不仅不利于早稻灌浆和成熟收晒,还造成品质下降。但由于早稻产量仅占全年粮食产量的4%左右,早稻产量减少对全年粮食产量影响有限。
由于今年产量下降,收购价格小幅上涨,在最低收购价附近震荡。由于收购价格较高,贸易商和加工企业收购热情不高,8月15日,安徽省宣布在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2019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江西省也宣布自9月2日起在省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2019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8月份,省内京山、沙洋等地已有19年中籼稻少量上市,收购企业按米质定价,均价在1.22元/斤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今年新季中稻出米率普遍在62-63%,腹白较大,品质好的稻谷大量上市时间大约在9月10日左右,整体来看,如果后期不出现异常天气情况,预计今年比18年同期稻谷质量要好。
( 来源:南方小麦交易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