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蔬菜用药须谨慎(上)

发布时间:2019-10-06   浏览次数:989

生产中,由于不合理混用农药,或施药方法、药剂浓度、施药时机不当,或针对不同的作物选用的药剂不适等等原因,常对作物产生药害。本文分析了蔬菜生产上农药药害的症状表现,理清农药药害产生的可能原因,提出了防止药害的方法及出现药害后的补救措施,以供参考。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

1.农药的理化性质:一般情况下,农药对作物都有一定的生理影响。一些广谱性的除草剂,喷施到作物的绿色部位,吸收后干扰植物的苯基丙氨酸的生物合成,使植物茎叶枯黄,根基腐烂而枯死。

2.不同原料来源的农药药害程度不同:一般无机的、水溶性强的药剂易产生药害。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大;植物性药剂、微生物药剂、菊酯类等对植物比较安全。

3.剂型不同引起药害程度也不同:一般油剂、乳油比较容易引起药害,可湿性粉剂次之,粉剂、颗粒剂比较安全。

4.农药质量:农药使用质量差,含杂质或变质的农药是引起药害的重要因素,如乳油的乳化性能及乳液稳定性差,分层,上有浮油或油珠,下有固体沉淀;配得悬浮液分散悬浮性能差,上下层浓度不匀,甚至有沉淀等。

5.配药不当:主要是不认真,调制粗糙,致使悬浮液中粉粒未调散开,悬浮性差,乳油乳化不均,拌种或拌毒土时未拌匀。高效农药取用量少,未采用两步稀释法配药。

6.配药用水的质量差:首先是水的硬度和碱度。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盐类物质的含量,含量多的硬度大,反之则小。硬度和偏碱性的水对配制喷洒用水乳液或悬浮液很有影响。水中不溶物,如植物碎片(渣)、拖拉机等滴漏的油等,能影响药液的雾化。水中悬浮固体物越粗、越厚,使喷出的药液液膜破裂得越早,形成的雾滴越粗。虽然规定喷雾器(机)配有过滤装置,但有些过滤性能不佳,个别劣质产品甚至没有过滤装置。因此,必须重视喷雾用水的质量,否则不仅影响施药效果,还易引起作物药害。

7.混合使用不当:把几种药混在一起喷用引起药害的可能性很大。氢氧化铜与其他农药相混,常会发生药害,以叶片表面变色为多见,也会引起幼嫩的瓜果表面产生黑斑,既不烂也擦不掉,即属混合不当的药害。铜制剂尤其是氢氧化铜,是不能同代森锰锌或含代森锰锌的农药,如霜脲·锰锌、恶霜·锰锌、甲霜·锰锌、烯酰·锰锌等混合使用的,也不能同含铁、锌等金属元素的叶面肥混合使用。所以混用农药要当心,凡混合后有变色、沉淀、气泡等反应的都不能混用。有的用含相同成分的复配农药混配,这种情况无形中增大了浓度,易导致药害。

8.药液浓度:农药的使用剂量和喷施浓度超过了植物的承受能力,也可产生药害。在农药使用过程中,有的总以为农药用量大,效果才好,有意提高浓度或加大了亩用药量,这常会导致药害发生。有的农药质量差,沉淀严重,喷药时,搅拌不均匀,沉淀严重时,实际是浓度提高了,就会引起药害发生。所以喷药要算准浓度,不要人为提高浓度或者增加单位面积的用药量。过量使用除草剂特别容易造成药害,由于菜农盲目增大除草剂用量,通常增大两倍以上,抑制了蔬菜生长。如番茄定植前过量使用甲草胺,造成番茄生长受阻;芥菜苗床使用了大量的异丙甲草胺,导致芥菜移植于大田(菜地是曾经的苗床)后不生长。

9.喷施次数:重喷和连喷会引起药害。有的人喷完药,剩下半桶药顺手就重复喷到已喷过的蔬菜上,这种重复增加了用量,多数情况下会产生药害。

10.施药方法不当:施药方法不当同作物药害有一定关系。如菜农对除草剂种类、作用方式、使用方法不了解,乱用除草剂造成药害。有的使用除草剂的时期不当,如异丙甲草胺是芽前除草剂,应该在蔬菜播后芽前使用,而农民在蔬菜定植后施用,造成蔬菜叶片出现黄褐色斑块、发黄、枯死现象。有的错用除草剂,将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没有选择性,草苗不分,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生长期的菜田)当作选择性除草剂使用,造成蔬菜死亡。有的由于施用时未采取防护措施,除草剂飘移到蔬菜上造成叶片出现枯死斑。有的操作不当,配备除草剂时未混均匀,喷雾不匀或重复喷雾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

11.农药残留:主要是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作物方面

作物种类和品种:不同作物对每一种农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和敏感性。如菜豆喷用了炭疽福美,茄子喷用了恶霜灵,番茄喷用了嘧霉胺,都会发生叶子变黄、脱落、生长变弱等问题,是某种蔬菜对某种药物过敏反应,喷了就会受损伤。敏感也同浓度有关,如菌核净使用1000倍左右对很多蔬菜有药害,但喷5000倍时药害就很少发生,但药效低。菜农应记清自己种的菜对哪种药过敏,不用或慎用,如黄瓜忌辛硫磷,茄子忌代森锰锌,番茄忌吡虫啉等。

环境方面

1.温度: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药的活性,也关系到作物的安全性。在高温环境下农药的活性高,而导致有些农药产生药害。气温高于35℃时不宜使用,另外低温条件下施药,虽然农药活性低但作物抗性也低,也易产生药害。

2.湿度和降雨:湿度过大,水分过多是引起药害的原因之一。

3.风力和风向:在喷施除草剂时,风可导致除草剂产生雾滴飘移,造成敏感作物药害。

4.土壤质地:黏性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农药黏附力较强,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不易产生药害,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沙质土壤上的农作物易产生药害。

5.综合环境因素影响:如在菜田使用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等时,喷药后如遇到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情况,会造成蔬菜幼苗受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苗现象。

农药药害发生的症状表现

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因施用农药不当而引起植物反映出各种病态,包括植株生理表现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果实丧失固有风味,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植物药害。

药害表现的几种症状

1.叶片变白干枯:种子不发芽或不能出土,或幼苗叶片变白干枯坏死(以叶缘、叶尖为重)、扭曲停止生长,重者死亡。

2.斑点:这类药害主要表现在作物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茎秆或果实表皮上。常见有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药害斑点与生理性病害不同,药害斑点在植物上的分布没有规律性,整个地块发生有轻有重,而生理性病害病斑通常发生较为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药害斑点与真菌性病害的斑点也不同,药害斑点形状不一,没有发病中心,而病斑具有发病中心,且斑点形状较一致。

3.黄化:在植株茎叶部位均有表现,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主要是由于农药药害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所引起的。药害引起的黄化和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有所区别,前者往往由黄叶变成枯叶,阳光充足的天气多,黄化产生快,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后者常与土壤肥力有关,全地块黄化表现一致。

4.畸形:在植株茎叶和根部均可表现。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肿根、畸形穗、畸形果等。药害畸形与病毒畸形不同,前者发生普遍,植株上表现局部症状,后者往往零星发生,常在叶片混有碎绿、明脉,皱叶等症状。

5.枯萎:这类药害大多由除草剂引起,往往整株表现。药害引起的枯萎和植株染病后引起的枯萎症状不同,前者没有发病中心,且大多发生过程较快,在较短时期内就黄化、死亡,根茎输导组织无褐变;而后者多为根茎输导组织堵塞或受毒素影响,不能正常发挥输导作用,当阳光照射,蒸发量大时,先萎蔫,后失绿,逐步坏死,根基导管常有褐变。

6.生长停滞:这类药害是抑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长,使整株生长缓慢,一般除草剂药害或多或少都有抑制作物生长现象。药害引起的生长缓慢与生理病害的发僵和缺素症比较,前者往往伴有枯萎或其他药害症状,而后者中毒发僵表现为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发僵则表现为叶色发黄或暗绿。

7.不孕:这类药害是在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当而引起的不孕症。药害不孕与气候因素引起的不孕不同,前者为全株不孕,有时虽然部分结实,但混有其他药害症状;而气候引起的不孕无其他症状,也极少出现全株性不孕现象。

8.脱落:这类药害大多表现在果树及双子叶植物上,有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药害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和大气或栽培因素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不同,前者常伴有其他药害症状,如产生黄化、枯焦后,再落叶。而后者常与灾害性天气有关,在大风、暴雨、高温时常会出现。栽培因素主要是缺肥或生长过旺而引起落花、落果。

9.劣果:这类药害主要表现在植物的果实上,使果实体积变小,果表异常,品质变劣,影响食用价值。药害引起的劣果与病害造成的劣果不同,前者只有病状,无病征,有时还伴有其他药害症状;后者有病状,也多有病征,有些病毒性病害则表现出系统性症状,或不表现其他症状。

蔬菜上农药残留量超标

指在农药使用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蔬菜体内的农药量超过国家规定的农药残留量标准。食用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后就会对食用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时会造成身体不适、呕吐、腹泻甚至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

此外,还要注意药害症状与生理性病状的区别,药害症状表现类型和出现部位较一致,出现的时间较统一,只在施药地块出现症状;而生理性病害症状表现类型和出现部位常不一致,常会有病株和无病株混杂在一起,常是由点到面扩展。

( 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王迪轩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