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对策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23   浏览次数:871

按照全面监测、全力扑杀,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的要求,优化监测防控措施,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结合生物生态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一)全面监测预报

1.加密布设监测站点:按照草地贪夜蛾迁飞规律和危害特点,增设测报网点,加密布设高空测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全国玉米生产重点县每个村至少一套性诱捕器,西南华南边境地区、迁飞扩散通道和玉米小麦主产区,每个县至少配备一台高空测报灯,开展系统观测、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迁飞和发生消长动态。

2.全面加强田间调查:以玉米为重点,兼顾小麦、甘蔗、高粱等寄主植物,组织县级植保技术人员,在草地贪夜蛾发生期,定点定人定田,每3天开展一次系统观测,重点掌握成虫高峰、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穗期,组织乡镇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合作社、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及时开展大田普查,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

3.及时发布虫情预报:省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所属植保机构,根据虫情调度结果,年初发布全年趋势预报;发生关键时期,发布害虫的区域性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预报。各发生县市植保机构及时发布短期预报和防控技术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信息覆盖率和到位率,指导科学防控。

(二)实施分区联防

1.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重点扑杀境外迁入虫源,遏制当地孳生繁殖,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减少迁出虫源数量。

2-3月:摸清越冬区域、越冬寄主以及对不同作物的危害情况。以玉米为重点,兼顾小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压低虫口基数,降低危害损失。

4-7月:重点监测玉米、小麦、高粱和甘蔗等作物发生情况,采取保护天敌、生物防治、物理诱杀、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危害损失,最大限度控制迁出虫源量。

8-12月:夏季监测在田玉米等作物发生情况,秋季监测虫源回迁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做好夏秋玉米等作物防控。

2.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重点扑杀迁入虫源,减轻当地危害、压低过境虫源繁殖基数。

4-6月:密切监测南方虫源迁入动态,减少过境虫源北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做好玉米害虫防控,兼顾小麦,降低危害损失,减少北迁虫源。

7-10月:夏季做好玉米害虫防控,秋季做好玉米和小麦等作物害虫防控,采用物理诱控、化学防治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虫源基数,降低危害损失,减少南回虫源。

3.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重点保护玉米生产,降低危害损失率。

4-6月:做好迁入虫源监测,全面普查冬小麦和春玉米(重点是早播玉米)发生危害情况,采用化学防控等措施及时防控,减少危害损失。

7-10月:重点做好夏玉米虫情监测,全面普查夏玉米(重点是晚播玉米)发生危害情况,采用化学防控等措施及时防控,减轻危害损失,减少南回虫源数量。

(三)优化技术措施

1.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2.生物防治:以西南、华南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为重点,采用白僵菌、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充分保护利用夜蛾黑小峰、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因地制宜采取结构调整等生态调控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

(四)开展应急防治

1.发布虫情预警:一旦出现大面积暴发危害的虫情,各级植保机构立即发布虫情预警信息,报告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上级植保机构;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将预警信息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并提出应急防治对策建议。

2.储备防治物资:根据应急防治需要,完善应急防治药剂推荐目录,储备必要的药剂和器械等防治物资。

3.实施应急防治:在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高、扩散势头猛、成灾威胁大的区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划定应急防治范围和面积,调集防治队伍,组织开展应急防治行动,严防大面积暴发成灾。

( 来源:农业科技报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