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惠富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世界气象日:气候变暖,我们的水资源怎样了

发布时间:2020-03-24   浏览次数:1219

3月23日是第60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与水”。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说,这一主题旨在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气候与水的关系,呼吁全球以更协调、更可持续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规划气候与水资源。

气候与水的新形势如何?对我们的水资源有哪些影响?如何合理利用气候与水资源?

“最热的10年”

“气候和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适宜的气候和适量的水资源是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即人们常常所说的风调雨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正高级工程师肖潺说,如果天气气候的变化范围超过了正常波动的上限或者下限,就会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又称极端事件),极端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肖潺表示,全球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10年的气温都比上一个10年高,可谓节节攀升。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了《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这份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摄氏度,仅次于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2015年至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肖潺说:“中国气候同样呈现出与全球一致的升温趋势,1951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24摄氏度。”

“干者越干,湿者越湿”

淡水对生命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气候变化正改变着全球和中国的水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肯定地说,整体来讲,由于气候变化,也包括自然因素在内,使得全球的水循环变得干者越干,湿者越湿,这个基本特点是非常清楚的。

具体到我国的情况看,丁一汇分析指出,首要特点就是从1961年开始降水在不断增加,最近一二十年,增加非常快,这个特点符合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循环的结果。

第二个特点是我国西部的暖湿化和季风区南涝北旱。统计显示,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涝北旱,南部降水偏多,北部降水偏少,影响我们北方的水资源,即北方水资源短缺。

“西北干旱区现在也在变湿变暖,局部呈现暖湿化趋势,虽然它本身还是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带,但是降水量在增加。”丁一汇说。

除降水受影响外,对升温最为敏感的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冻圈。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许多区域的冰川持续退缩,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山区的多年冻土层变暖并不断融化。

专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萎缩态势,年均面积缩小243.7平方千米,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西部大多数冰川处于快速退缩趋势。

此外,气温升高致使海洋热膨胀、冰川与冰盖融化、陆地水储量变化等,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中国沿海近七年的海平面均处于1980年以来的高位。

耕云播雨,趋利避害

“当前,人们对气候与水的重要性认识愈加深刻,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刘雅鸣说。

她介绍,长期以来,中国气象部门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目前形成由7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16部雷达、7颗在轨气象卫星组成的“天地空”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网;建立了精细化、无缝隙的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有效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应对特大洪水、严重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

比如华北和西南地区,近十年来干旱日数明显增多。从哪里能开发更多水资源呢?答案可能在“云端”。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毓荃介绍,在大气水循环过程中,有一部分云水还留在空中,不能靠自然过程转化成为降水为人们所用,循环过程中这些仍留在空中的云水叫云水资源。这些云水通过人工催化的手段有可能被开发成为降水,也就是通常说的人工增雨开发云水资源。

云水资源开发服务,不仅在防灾减灾、农业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效益显著,而且在水资源配置、森林草原防扑火等重大灾害应急、生态建设与保护、提升城市功能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周毓荃表示,云水资源从形成到开发和利用,具有多尺度性,涉及多领域多学科,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另外,人工增雨开发技术目前整体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需要不断结合需求加强研究。

( 来源:新华网  作者:高敬 )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013号